高考试卷古诗文阅读考核辅导报告提纲
作者:华南师大文学院 何天杰教授 时间:2007/5/4 8:48:5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916
三类总分和小题分分别为:03年15分(5+6+4);04年18分(8+6+4);05年20分(8+8+4);06年21分(断句、翻译9(3+6)+6+句子、篇名6(4+2))归总有如下特点:
1、03年全国统考,04年起广东自主命题,题类、要求基本保持稳定和一致。以此推测,以后一段时间中古诗文阅读的考核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老师给学生复习时可按理解、欣赏和记忆三个方面训练。
2、古文总分在全卷中的分数比例稳步上升,这与对越来越强调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外部大环境、与新课标及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例的增大相符合,这提醒我们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应有足够的重视。
3、古诗文三小类题目还可以进一步分析。
首先,翻译题的得分比例加大,要求进一步提高。——翻译题的要求首先是读懂,古诗文原来是没有句逗的,直到现代为了便于阅读,才出现了新式标点。有标点的古诗文阅读难度相对减低,而06年翻译题首次出现断句的要求,说明对古诗文阅读要求提高了。
鉴赏、默写题所占分数历年来基本持平。鉴赏除05年较特殊(8分)外,其他年份都是6分。默写题03-05年4分,06年提为6分,除要求默写名句外,还要求记忆作家的名篇篇名,这说明对古诗文的记忆要求也提高了。
4、从古诗文三小类题目出题范围来看,
翻译题03年出自《旧唐书•裴矩传》、《资治通鉴》;04年出自《孔子家语》;05年出自《后汉书•朱晖传》;06年出自宋濂《杜环小传》。04年起广东自主命题,此后翻译题选中的文选年代逐渐后移(魏王肃→南朝宋范晔→明宋濂),阅读难度下降。
鉴赏题03年出自王维的《过香积寺》;04年出自杜甫的《江汉》;05年出自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06年出自清代广东阳春诗人谭敬昭的《粤秀峰晚望》。诗篇年代也是逐渐后移,所提问题牵涉思想、艺术、修辞等方面,难度稳中有降。
默写题03年出自《论语》、李密的《陈情表》、杜甫的《登高》;04年出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的《赤壁赋》、《三国演义》卷首词;05年出自《荀子•劝学》、《王西厢》、林逋的《山园小梅》;06年出自李白的《将进酒》、韩愈的《师说》,篇名是杜甫《三吏》《三别》或柳宗元散文作品名。年代涵盖从先秦至元代,重点是唐宋,体裁包括诗、词、曲、散文,难度持平。
成绩分析 03年古诗文阅读题全省平均分为8.3(总分15分,则折合百分制55.3分);04年平均分10.98分(总分18分,折合百分制61分,该年是广东自主命题第一年,情况比较特殊,评分标准掌握较松);05年平均分10.93分(总分20分,折合百分制54.65);06年平均分12.24分(总分21分,折合百分制58.26)。从考生得分情况来看,除了比较特殊的04年外,其他年份古诗文考核全部不及格。
从古诗文三小类题目得分情况看,背诵题答得相对好些,鉴赏题次之,翻译题得分率最低。也就是说,考生对古诗文的理解、综合分析能力比不上死记硬背能力,这说明中学古诗文教学的存在问题不少。
问题和对策
1、翻译题要注意的问题:
①对全文意思的理解和把握。非选择题中的翻译题是从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中第三题文言文阅读选出的。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文言文阅读考核包括词义、文言虚词的用法(结合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子),也考核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如果说选择题要求的是粗读,那么非选择题要求的就是精读,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对选择题部分列出的全文的内容和信息心中有数,才能准确翻译非选择题中的古文。
②考核字义。港澳生古诗文阅读求粗不求细,这是他们的弱点。细读,把理解落实到每一个字词,才有可能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内涵。当然,在评分标准上我们也是有困惑的,对语句大意与关键词义的给分如何处理。其实在一句话中,对关键词意义理解准确,对句意的理解一般就不会出问题。
古今词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原因不外乎几条:
古今字,因为汉字字数的扩大,每个字负担的意义功能缩小。如“辟”(退辟三舍)—“躲避”、“不亦说乎”;
通假字,同音近音字借用,如“早”—“蚤”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赐);“矢”—“誓”;有的还久假不归,字的本义还要另造新字如“县”—“悬”
词义的改变:包括了三种情况:词义扩大如“江河”;词义的缩小如“儿、子”孩子→儿子、舅姑(母兄弟和夫之父);词义的转移如“穷”尽→困苦;
概念改变名称:如“走—跑—行”“窃—偷〈苟且〉”“过—错〈错彩镂金、陆游《金错刀行》〉老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不断总结归纳,进一步了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的规律。
此外,古汉语单音词为主,如03卷的“廷折”,05卷“性矜严”不少考生只译出“严”。老师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字字落实”。
③语法关系。汉语变化规律:语音(中学不考核)>词义>语法
词序的固定:基本句式是主—谓—宾,定语+中心词,状语+动词谓语+补语。
特殊的:否定副词+代词宾语+动词 如《论语》“不吾知”;疑问代词宾语+动词 如《论语》“吾谁欺?欺天乎?”宾语+是、之复指+动词 如“唯利是图”“唯你是问”; 词类活用(名词动用如“曲肱而枕之”,动、形、名词使动如“鸣鼓而攻之”“肉食而远庖厨”“生死而肉骨”,形、名词意动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名词做状语如“车裂”“作鸟兽散”,动词做状语如“仰视”“活捉”。
划出句子成分有助于准确把握句意。
④要具有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如04年卷“越席而起”。
2、鉴赏题要注意的问题:
鉴赏是在读懂基础上的把握作品的思想、艺术,要有审美的眼光。要靠平时的积累,可以说鉴赏题没有惟一固定答案,可以见仁见智。这对于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试卷上的答案也五花八门。具体说,鉴赏题应注意以下几条:
①学会审题,有的学生连题目问什么都没有看清就匆忙做答,答案肯定会“南辕北辙”。如03年卷“诗眼”05年卷“对仗”
②鉴赏题一般是诗歌,诗歌阅读的第一步也是读懂。不过,诗歌与散文在表情达意的方式上有较大差异,它不仅有程式化的固定格式,而且抒发心灵深处之情时往往通过外在的物像,通过联想和营造意象、意境等手段来实现;诗歌的思维是跳跃式的,表达以含蓄朦胧为特色。鉴赏就是要还原诗人创作时的心态,由外在的“象”回复内在之“心”,把含蓄朦胧之意清晰化。
③掌握知人论世方法,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时的心态来分析作品。如03、04年卷王维杜甫晚年、05年卷寇准早年
④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要求学生对古诗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及时总结。
⑤近年来鉴赏题一般都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系列鉴赏辞典中选择,建议中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参阅系列鉴赏辞典。
3、默写题要注意的问题:
默写题常见的错误是错字(常写了近音字)、缺字、缺句、语句或词语次序颠倒。应注意:
①背诵名篇名句时不要默读,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记忆背诵古诗文名句时要好像读外语一样,大声朗读,直至背出为止。在背熟的基础上再进行默写训练。
②应该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准确理解字义、句意,才能准确默写。不少学生在默写时写错字主要原因就是并不理解原文的意思。
③06年卷新出现的标点断句题,当断未断,不当断而断了,原因是考生缺乏文言文语法知识,对古文中常用词的意义理解错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