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天空——美文导读
作者:edisabeth 时间:2007/5/13 22:29:5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111
我们选编了这一单元,阅读本单元,在感受各种不同的情的同时,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传情达意,还要仔细体会寓情于物、寓情于事的写法,把情写得具体、生动、感人。
文章一:人间真爱
秋风萧瑟,枯黄的叶儿就像零零碎碎的心事一样翩跹而下,有的寄挂着些许绿色,展示着最后的生命。
秋是一些生命衰落的季节,然而超越凋零岁月的是爱。那是深秋的清晨,天刚睁开惺忪的睡眼,一位老人挪动着蹒跚的步履提着水壶,慢慢地推开半掩的小门,打上个鸡蛋,冲了汤,微微颤抖的双手捧着碗。她幸福的孙子刚刚梳洗完,顺手接过老人用爱倾注的鸡蛋脑。望着小男孩吃的那么香甜,老人笑了,她自己没有冲一碗滋补身体,却把默默的温情悄悄地留给了她的亲人。她已经到了癌症后期,虽然时日不多,可是在她生命终结之前,要做好每天的家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单调而又有序的生活。她会为儿子准备好饭菜,她会送小孙子上学……现在她只能看着他们一个个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她喜欢对着阳光沐浴的小院微笑,她喜欢听到“妈妈”、“奶奶”亲昵的呼唤……她能带走什么?不知道;她能带来什么?幸福、祥和。而那被真情包裹爱在她怀里撒娇的小男孩就是我啊!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但贫穷的、富裕的、节俭的、奢侈的家里总会有爱的音符。有人说“母爱深深深几许,引儿思绪旷天地。”有人说“父爱如茗,细品才知醇厚。”可是隔辈人的爱,胜似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老人们哪个不是用生命中有限的时间,给儿孙无限的鼓励、帮助。流逝了他们创造的魄力,却为我们筑起爱的巢穴。朝霞染红东方时,他们会以最灿烂的笑容,唤回生命的活力;月升星现的暮露中,他们用浑浊的眼睛凝视霓虹,等待熟悉的身影。蓦然回首,斑白零落的发丝在灯光下汇成世间一道永恒的风景线。
我没有华丽的词藻,去修饰亘古不变的世上真情,慰藉黄土地下紫色的灵魂。也许只有到老的时候,才能体味他们那种平淡中的情愫。
叶由金黄变为枯黄是一种凋谢,也是一种自然的流逝,这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和超越。你看落叶,当生命属于它的时候,就真真实实地活着,当生命不属于它的时候,便简简单单地离去。“生也有涯,爱也无涯”,洒脱的同时,也缀满了人间真爱!
[导读]
这篇文章从孙子的角度写奶奶,写的是“隔代”之爱,主题围绕着“真真实实地活着”“简简单单地离去”,来展现“隔代”之间深深的情感。前半部分写实,尤其细节描写(打蛋冲鸡蛋脑)很是传神——细微之处见真情;后半部分议论,行文中透示出的人生哲理,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尤其是最后一段,令人回味不已。全文读来,毫无做作的感觉,完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质朴的文章不是说文字平淡无味,而应该是叙真事、诉衷情,这正是这篇文章的最大特色。此外,文章从“秋风萧瑟,枯黄的叶儿就像零零碎碎的心事一样翩跹而下”起笔,以“叶由金黄变为枯黄是一种凋谢,也是一种自然的流逝,这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和超越”收笔,既首尾呼应,又达到了升华的效果。
文章二:独羡幽兰
高山深谷,飞瀑幽兰。
在这里,伟岸与纤细,阳刚与阴柔,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幽兰独立深谷,顶着飞瀑赐予的珍珠,笑对乾坤。
不似牡丹富丽华贵,不若水仙亭亭玉立,幽兰,灵动飘逸而不轻浮,以一种独有的姿态拥抱自己的一方天地。
独守这一方幽谷沐浴飞瀑,相伴碧潭,观猿攀,闻鸟啼。寂寞中得闲静,艰险中求乐趣,领略那云淡风轻的高雅气质和端庄秀丽中的一丝禅意。
当纷纷扰扰的尘世掀动生活的虚华,当此起彼伏的喧嚣毫无遮栏地湮没现代人脆弱的记忆,当日益膨胀的物欲充斥心灵,当越来越多的灵魂游离于精神家园之外,幽兰以一种纤尘不染的平和来面对这一切。她带着一种超然的灵动与飘逸,任何尘嚣的污浊都无法沾染到她。也许,只有这深深的幽谷才能与之匹配,也之有这青青幽谷才是她最佳的归宿。
没有对纷乱尘寰的一丝艳羡,对她而言,争名逐利、尔虞我乍都淡如风月,譬如一位侠客,经过无数的刀光剑影后,有的只是珍爱自我、笑傲人生。的确,名利是生不俱来,死难同去,何苦为之而身心疲惫甚至伤痕累累、头破血流。
喜看飞瀑倒挂,乐见云彩飞霞,鸟声啁啾,天籁乐耳怡心,晚风拂面,醒神省情。傍碧潭,安禅坐定,对玉蜍,清辉如银,心如止水。伫立潭畔,享受这亘古如一的宁静与惬意,携一片冰心,悠然见“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感叹于“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陶然娴静,身心如此贴近自然,心不寂寞,欣喜不已于养育了幽兰丰柔雅淡的不变情怀。
一丝尚古的幽情最易在此时袅袅生起,积聚心头,挥之不去,向往着高深的禅机,聪慧、睿智、达观,积淀着厚重的底蕴。
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性灵的飞舞,融入飞瀑,融入碧潭,融入幽谷,幻化成天地间一缕芳魂。然后,我看见一条澄澈碧亮的血脉延伸着,延伸着……
我多想,自始至终地做一个完完整整的、淡然泰然的自我,向往空灵,渴望自然,面对幽兰,欣羡不已,面对幽兰,我心如水,我心如兰……
文章三:请求支援
你决定成为一名剑客,行走江湖。你认为时机恰好。
你的剑叫做残阳剑。这柄剑威力强劲,你可以同时斩掉十五名顶尖高手的头颅。你的独门暗器叫做天女针。你面对围攻,只需轻轻按下暗簧,即刻会有数不清的细小钢针射向敌手,状如天女散花。天女针一次可以杀敌八十,中针者天下无解。
靠着残阳剑和天女针,你打败了飞天燕,杀掉了钻地鼠,废掉了鬼见愁的武功。他们全是江湖上一顶一的高手,他们全是杀人不眨眼的黑道魔头。从此你声名大振,投奔者众。
现在你拥有一支军队,占有一座城池。你的军队勇士五千,良驹八百;你的城池繁华昌盛,鸡犬相闻。
你不停地和道上的兄弟签署着攻守同盟。你还和神枪张三、铁拳李四、一招鲜王刀结拜成兄弟。你们肝胆相照,荣辱以共。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你招兵买马,筑固城池。似乎四分五裂的天下不久之后就将统一,你将成为万人瞩目的头领或者君王,你将拥有无涯江山,无尽财富,无穷权力,无数美女。你沉浸在难以抑制的兴奋之中,你常常会在梦里笑出了声。
可是,鬼见愁突然杀了回来。
其实那天你并没有完全废掉他的武功。那天你有了小的疏忽。鬼见愁凭着多年的武功造化医好了自己,又用三年时间练就了一门邪道武功。现在他率精兵五万,包围了你的城池。
敌十倍于你,你并不害怕。因为你的勇士们个个以一当十。
你的五千勇士扑出了城。你试图将鬼见愁的五万精兵一举歼灭。你甚至想晚上就可以用鬼见愁的脑袋做成一个马桶。可是你很快发现自己犯下一个错误。——鬼见愁的五万精兵,完全以死相拼。他们踏着同伴的尸体往前冲,极度疯狂。你砍断他的矛,你会用拳头打你;你砍断你的胳膊,你扑上来撕咬你的咽喉;你砍断他的脖子,他还会在倒下去的一刹那,用脚踢一下你的屁股。尽管你的五千勇士个个骁勇善战,可是最后,他们不得不退了回来。
五千勇士,只剩三百。
鬼见愁精兵五万,尚有八千。
你关了城门,开始求援。
你给神枪张三飞鸽传书,让他速来救你。几天后你得到消息,神枪张三早被一无名剑客杀于某个客栈。
你千里传音给铁拳李四,让他速来救你。铁拳李四回话说,现在我也被围,自身难保,如何救你?
你在城墙上放起求援的烟火,这烟火只有一招鲜王刀才能看懂。一会儿王刀放烟火回答你,他说,我正在攻城掠池,无暇管你。你好自为之。
无奈之下,你计划弃城。你已经管不了城里百姓的死活。现在你只想自己逃命。
夜里你率剩下的三百勇士突围。那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你挥舞你的残阳剑斩下无数头颅。你的天女针霎间消灭掉鬼见愁八十名贴身保镖。可是当你抬头,你突然无奈地发现,现在,你只剩下一名勇士,而鬼见愁,尚有精兵一百。
你的天女针已经射完最后一根钢针。现在它成了废物。
你的残阳剑已经卷刃并且折断。现在它不如一把菜刀。
你和最后一名勇士逃回了城。鬼见愁甩手一镖,你的勇士就倒下了。倒下前他为你紧闭了城门。他忠心耿耿。
鬼见愁将城围起,不打不攻。他想将你折磨致死。
其实鬼见愁只剩士兵一百。你只需再有一把残阳剑,再有一管天女针,就可将他们全部消灭。可是现在你没有了武器,也没有了士兵,更没有了兄弟和朋友。你呼天天不响,叫地地不应。
等待你的,只有死路一条。
最后一刻,你终于想起了你妈。
你向你妈求援。
你妈六十多岁。
你妈是一位农民。
你妈连鸡都不敢杀。
你给你妈打电话,你说学校又要收学费了,五百块。你妈说,好。我马上照办。
你命令不了别人。你可以命令你妈。
你用这五百块钱给你的游戏卡充值。你重新为自己装备了残阳剑和天女针。你单枪巨马冲出城外,将鬼见愁和他的精兵杀个精光。
你保全了自家性命。你还可以行走江湖,招兵买马。
即使在虚似世界里,最后一位给你支援的,也肯定是你妈。
无论心在何处流浪,总有一双眼睛注视着你,给你希望和力量。即便在虚拟世界里,最后拯救你的仍是生养你的母亲。含泪掩卷,抬头又触到母亲那熟悉的目光,带着无悔,安详。
评论:武侠题材的小小说,我们并不少见。大多数为武侠而武侠,文字里刀光剑影,美女寿短英雄愕惋,抑或你死我活争雄称霸。这些是当代人武侠梦的折射,不用责备它们。只是我们的审美出现了疲劳而已。
周海亮的这篇作品《请求支援》,表面上写武侠。写恩怨仇杀,写英雄没路。语言有武侠小说的紧张刺激,但又收放自如。情节也跌荡起伏,作者对于叙述节奏的把握,恰如其分地展示出了人物焦灼而又不安的心理波澜。读者也由此领略到了武侠世界(江湖)的纷乱以及人情冷暖。所有这些元素,除了作者的文学天赋——比如说对于叙述节奏的把握、语言调动的恰当自如等——之外的,我们都能在该题材的作品中见到,不足为奇
令我们差异不已的在于,当英雄(这是武侠世界里必然出现的角色)陷于绝境的时候,周海亮笔峰突然一转。转向了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家庭伦理。到这里,文章的真面目方才显露。文中的主人公是武侠游戏里的角色,真正的操作者,是一个孩子,一个母亲的孩子。孩子沉迷武侠游戏,于最窘迫时无人助之而“请求支援”,这时候出现他身边的,只有母亲。如将最后一段彻底掐掉,整篇或许会成一个嬉皮笑脸的故事,少了郑重之感。本文揭示的是一种伟大的母爱——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结尾)。当然,我也感兴趣于在武侠的包裹下,周海亮为小小说的写作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向:那就是,创新。创新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或者是一种潮流,它应该成为所有写作者时刻记起的、永远追求的目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