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不能缺少“愤”和“悱”
作者:黑龙江省肇东师范学校 王红岩 时间:2007/11/22 16:48:0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19
在某教育论坛上,我看到了网友王山而老师对目前一些“好课”的质疑:如果不让学生事先准备、事先演练,学生能对答如流吗?课堂上,学生如果“缺愤少悱”,思维就不会得到应有的训练。
其实,这牵涉到好课的“标准”问题。王山而老师提出,一节好课(语文课)应该做到“熟读精思领先,导弗牵,朴实自然以简能驭繁。不肢解,莫频问,留空间,愤启悱发举一能反三”。对此观点,我十分赞同。
“导弗牵”就是《学记》所强调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牵着学生的思维走,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频问频接”现象恰恰反映出教师在牵着学生的思维走,而且剥夺了学生“愤”和“悱”的时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实,孔子早就道出了一节好课的内涵。由此观之,一节好课不能没有学生的“愤”和“悱”,也不能缺少教师的“启”和“发”;一节“真课”中自然不会缺少学生的“愤”和“悱”——当然,这是真“愤”和真“悱”,而不是导演出来的“愤”和“悱”。
现代教育报 [50] 2007-11-19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