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写作”——作文困境分析
作者:济南外国语学校 姚重远 时间:2008/8/19 10:56:3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72
写作从本质上讲无非是一种真情实感的倾诉、宣泄,是生命的冲动,它是最自由的、最富有个性的,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为了影响别人。这是“真实的写作”。 “真实的写作”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要有表达的冲动,有一种“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强烈欲望。
可是我们的大作文教学,特别是议论文写作训练却与时代脱节,和现实隔绝,内容僵化,高度封闭。话题花样不断翻新,但核心的主题万年不变。总是在“道德说教”的泥潭里爬过来滚过去。无非让学生阐发嚼了一亿遍的“毅力的重要性”“挫折乃成功之母”“做人要诚实、感恩”等等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学生不皱眉头才怪呢。这种违背写作规律的“写作”,我称之为“伪写作”。
这种不是来自生命深处欲望的写作严重压抑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是对学生智力与情感的摧残和折磨。
要解决这一问题,唯有把时代活水引入作文教学中,让瞬息万变,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与愿望。因为只有特别想写,才能写得好。
基于以上认识,我尝试了“新闻评述”的写作教学。具体做法是教师随时关注新闻时事,精心选择那些有思想价值、启迪意义的国内外新闻素材作为写作的话题,让学生写感想、做评论。可以列为课前演讲的内容,也可以写成随笔,也可以作为大作文训练题目。做到快速反馈,并介绍媒体上有深度的评论文章(最好是角度不同2-3篇)。由于取材鲜活,有时代气息,学生乐说乐写,十分踊跃。
观点迥异,角度不同的好文章提升、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智力,深受欢迎。本学期训练过的话题有“我看08春晚” “‘闯关东‘热播之我见”“仇和新政的思考”“评‘义救凶手’”“‘集体返航’的背后”“周老虎现形的意义”“比尔盖茨‘裸捐’的文化思考”等等。“512”汶川地震后,我们命了
“大爱无疆”的命题大作文,竟无意中猜到了今年全国卷作文题。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事而做,歌诗合为时而做”。他道出了作文本质。民国期间,很多高校入学考试就只有一篇时评。现在西方好多国家的高考作文也多以时政有关。今年我国高考作文命题贴近生活与时事,应该是一个信号。
新闻评述”的写作符合高中生批判性的思维特点,符合高考作文考察的原则(考察思维的深刻性与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开阔的襟怀、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矫正当前中学生作文辞才华丽却柔靡纤弱的文风,有利于培养清朗刚健的风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