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倡导情感教育
作者:黄龙县实验中学 薛文琰 时间:2009/3/9 21:55:5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23
一、文章重在探讨主旨,表达感情。
情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很巧,“三.八节”那天,刚好要上《我的老师》一文。学生那天的表现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刚踏进教室,一声饱含深情的“老师,节日快乐”代替了熟悉的“老师好”,多么平常的一句话,我却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无疑也给我上本文带来了一份很好的“资料”。我因势利导地进入了新课,学生或许受到浓郁情感氛围的影响,课堂表现格外好,平常的拘禁不见了,小组合作是那样的默契,讨论问题是那么的认真,语言表达流畅了许多,看着那一张张热情洋溢、急于求知的脸,我欣慰地笑了。平时课堂上那些难以体会的感情全然被那富有激情的读书声和回答问题的声音代替了。这是什么,这不正是对文章内容的探讨,是作者的感情之所在吗?
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情感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不会很好,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工作中的首要问题。《三颗枸杞豆》一文就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人们对自己走过的路总会留下一些遗憾。教学本文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大大的“0”,让学生自己去解释它们的含义。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讨,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三个“0”是三个没有实现的理想,是三个遗憾的人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希望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抓住时间,珍爱生命,且莫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我想“三叔”的教训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激发兴趣。
三、爱是情感的源泉。
情感教育可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走进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去感受美的景物,美的语言,你会感叹大自然的美妙,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显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及对人生坚定的信念,站在“瀑布”脚下的你能不珍爱生活吗?细细品味莫怀戚的《散步》,这件平常小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聆听光未然豪迈的《黄河颂》,激发了多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是传递感情的过程。没有情感参与的教学,就如失去水份的枯树,毫无生机。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死教材变成活知识、美情境,在情境中渗透情感教育,我们要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