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形象感训练”教学实录
作者:佚名 时间:2009/8/9 17:59:18 来源:9527wang 转发 人气:705
生:(沉思)
师:我们从人开始好吗?你们看我什么脸型?
生;长脸
生:瓜子脸
师:能否再说说其他脸型?
生:(踊跃地,快捷地说)鹅蛋脸、国字脸、娃娃脸、马脸、圆脸……
师:能否说开去?比如“笑”。
生:(象开了闸门的潮水一下涌出)笑嘻嘻、笑哈哈、皮笑肉不笑、奸笑、大笑、狂笑、冷笑、暗笑……
师:说说实物。如面包车。
生:蜂窝煤、鸡冠花、长颈鹿、月牙儿、彩虹……
师:说说表色彩的词。
生:红朴朴、黄灿灿、蓝莹莹、白花花、黑洞洞、绿油油、亮晶晶……
师:说说表感觉的词,如“火辣辣”。
生:酸溜溜、软绵绵、香喷喷、湿漉漉、冷冰冰、粘糊糊、甜丝丝……
师:说说拟声词。
生:丁冬、啧啧、轰隆隆、吱呀……
师:说说动态词。
生:晃动、颤抖、挥动、摇曳、摩肩接踵、蜂拥……
师:说说具有比喻性的词。如“口若悬河”。
生:眼中钉、背包袱、泼冷水、碰壁、火上浇油、沙里淘金……
师:能否说说句子?老师先说一句,“他裹在自行车的洪流里了。”
生:月亮偷偷地从云里钻了出来。
生:小路,通向花深处。
生:寂静的河滩上留下两行并排的脚印。
师:大家背背李白的《望天门山》后两句。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大家再背背《敕勒歌》末尾三句。
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大家的词句积累相当丰富,对刚才这些词句,我们稍加思索,便会有一种感受,觉得它们很形象。这种灵敏的感受,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语言的形象感。(教师板书:语言的形象感 语言的形象感就是对形象性词、句、段的灵敏的感受)
师:研究语言的形象感应从何入手呢?首先从形象性词语入手研究。哪些词呢?象刚在大家列举的那些能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能引起具体感受的词语。(板书:从形象性词语【视、听、嗅、味、触觉等】入手研究)。
出示小黑板,研究八组词:1、金黄——土黄 2、长颈鹿——苹果脸
3、咬耳朵——挤牙膏 4、轰隆——扑通 5、臭熏熏——香喷喷 6、甜滋滋——辣乎乎 7、光滑——冰凉 8、笑格格——笑哈哈——笑呵呵
生:我觉得第一组词写的是视觉,描摹色彩。
生:我觉得第一组词词义不同,“金黄”颜色要“浓”些,“土黄”颜色要“淡”些。
生:“金黄”要“明”些,“土黄”要“暗”些。
师:分析得相当准确,我们可总结出研究词语的第一个方法,这就是“透彻理解词义”。(板书:透彻理解词义)
生:第二组写的是视觉。
生:第二组词抓住了事物最显著的特点。
生:第三组词用了比喻。
生:让人想象得出“附在别人耳边说话”和“说话很久才说出一句”的具体情形。
生:第四组用听觉,摸拟声音。
生:第五组用嗅觉,写味道。
生:第六组用味觉,写感受。
师:怎样的感受?你能否联系生活,调动想象,表演一下这种生活情形。
生:迅速走上讲台,极夸张的表演。只见他一会儿用舌头舔着嘴唇,笑眯着眼睛;一会儿倒吸着气,嘟着嘴,用手扇着风,口里叫道“真甜”“好辣”。
生(众):开心地看着,笑着。
师:刚才的同学表演很精彩,这给我们一个启迪:研究形象性词语,可联系生活感受。(板书:联系生活感受)
生:第七组用触觉,写物理性质。
生:第八组用了视觉,使人如见笑态。
生:还用了听觉,使人如闻其声。
师:大家分析很到位。下面我们换一种方式研究形象性词语。大家注意听下面几句话:
1、他在画纸上描上了淡淡的一笔。
2、桌上放着一杯淡淡的茶。
3、这人淡淡地说了一句,便走了。
听后,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三个“淡淡”给人的不同感受。(板书: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
生:第一句话中的“淡淡”指用墨、用的色很浅。
生:第二句话中的“淡淡”指茶的味道淡。
生:第三句话中的“淡淡”指态度冷淡。
师:分析得完全正确。下面我们看看,从形象化的句段入手研究,该怎样感受。请大家记住两点:1、感受其整体的形象美;2、分析其所用方法。(板书:从形象化的句段入手研究:1、感受其形象美;2、分析其所用方法)
请大家背背元代小令《天净沙•秋思》。
生:(齐整、响亮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这首小令单独抽出“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十一个词,也算具有形象感,但总嫌单调,象小令那样组合,层次、内涵、蕴味便出来了,一种整体的美呈现在我们眼前: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了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迈过缠满枯滕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这首小令,没用一个动词,却形成了流动的画,这得力于作者对景物的选择、组合,一句话,由“游子情”组织画面。
师:下面,请大家记下两句诗,象老师这样作点分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我觉得诗歌中形象性的词语是四个,它们分别是“黄鹂”“翠柳”“白鹭” “青天”。这四个词单独抽出来,也够形象的,但不如组合的诗句那样美。
师:什么样的美?
生:一种交织着黄色、翠绿、白色、青色的整体的色彩美。
生:一种水彩画般的美。
生:这两句诗的成功,首先在于选择了具有形象性的词语,其次在于色彩的搭配。
生:还有“静”和“动”的结合。
生:还有数量上的搭配。
师: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已全部涉及。我们讲了分析形象性词语和句段的方法。大家要不断地在语言实践中去运用。下面我们散发题单,分两组进行比赛练习。(教师分组散发题单,学生传递题单)
老师说说题的内容、要求及比赛规则。一道题是从把握语言的总体形象感角度,分析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春草图”一节,写写自己的感受。另一道题是以“落叶”为题,写一段景物描写,要求选用形象性的词句进行描绘,字数50字左右。比赛时间为10分钟,写得最快最好的前三名(分两组,共六名),将得到老师的一份特殊的小小的奖品。
生:看题,勾画,沉思,埋头、疾书。
第七分钟,有3位同学完成。第八分钟有10位同学完成,第九分钟有20多位同学完成,第十分钟全班40多位同学仅5位同学未完成。
师:请最先完成的两位同学念念自巳写的文章。
师:点评,发奖(奖品是一简单纸条,只是里面有我精心设计的话语)
附:当堂练习两份:
析“春草图”
泸州市十二中初二 刘立锋
这段文字写的是春草。首先形象地写了小草,从两个方面进行描绘,一是草的动作,一是草的质地、颜色。小草“偷偷地钻出来”,说明了草的生长不惹人注意,“钻”字让人体会到小草的顽强,感受到一种破土而出的力量。“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给人的感受是小草清新可爱。然后,又将所有的草归入视野:到处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写出了草的数量多,长势旺。而后将角度一转,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草丛中的活动情况:“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突出了人们的喜悦、欢快之情。最后用形象的语句,让人沐浴那“轻悄悄的风”,触摸那“软绵绵”的草,使人身临其境,感到真切、自然。总体来说,这段话从形象入手,把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落叶
泸州市十二中初二 杨丽
明朗的秋日,瑟瑟秋风吹落了枝头上的黄叶。叶儿随风从枝头落下,旋转着飘飞在深秋的树林。远远望去,仿佛是翩翩飞舞的只只黄蝴蝶,给秋日的树林凭添几分色彩,我伫立在树林里看着那飘飞的黄叶,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是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没入尘土的黄叶,在明年春天,将化为一片令人心醉的新绿,给人以新的希望。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