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突破·协作·高效——2009复习备考工作回眸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0/23 12:53:41 来源:李里1992 转发 人气:503
一、强化目标管理,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
强化目标管理,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三语文备考在学校高三工作组领导下实行目标管理,我们把目标制订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指向人的素质,坚持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高三备课组在备考中践行语文科组教学理念:让学生由衷地喜欢语文,快乐地学好语文,高考最大受益于语文,人生更受益于语文。
在科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制定了高考了总目标:人均突破105,高分(120分以上)力争25(人)[2007:20/377/5.305%;2008:12/428/2.803;],低分消灭75(分)。
围绕总体目标,制订了考纲中各个考点的达成目标:
考试内容 达成目标
语言部分(12分)(1-4) 4题12分,总得分9.6分(80%)
古诗文(35分) 7题35分,总得分26分(75%)
文言文选择(5-8) 4题12分,总得分9.6分(80%)
断句翻译(9) 2小题10分,总得分7.0分(70%)
诗歌鉴赏(10) 2小题7分,总得分4.5分(65%)
名篇名句默写(11) 3小题6分,总得分5.5分(90%)
现代文阅读(必考)(16分 ) 4题,总得分11.2分(70%)
选考(选考)(15分 ) 3题,平均得分9.5分(65%)
语用(12分) 2题,平均得分8.0分(70%)
作文(60分) 平均得分42分(70%)
全卷 总分105(70%)
广州市教研室谭健文老师在《关于08年高考作文备考意见》中指出:“必须保证40% 的时间用于作文备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40%的分值提醒我们在备考中必须要用足40%的时间和精力做全面的准备和训练,60分是所有学科考试中分值最高、影响最大的题目,在作文上做足功课,对提高整个高考成绩无疑是至为关键的一步!在高考备考中,有很多学生不重视作文,更没有从时间上给予保障。高考备考有效,必须要重视作文,重视作文必须要有时间的安排。我们建议用整个备考的40%的时间来安排分析、积累、写作与修改,保证作文备考的有效进行。高考阅卷从整体上讲是公平客观的,但作文阅卷受阅卷者主观影响最大,仔细研究作文,尽量减少阅卷者主观因素的干扰,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花时间、也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研究与准备的工作。“
我们备课组认真学习了谭健文老师的备考建议,我们把作文教学作为我们备考的突破口,从备考的实效来看,证明我们的做法是有效的:以2009年一模成绩为例(广州市部分学校):
学校 作文平均分 总分 学校 作文平均分 总分 学校 作文平均分 总分
铁一中学 42.1 97.9 第二中学 41.7 97.5 广大附中 39.8 92.6
执信中学 41.6 101.5 第七中学 41.9 96.6 十六中学 39.9 92.6
广雅中学 42.9 100.9 仲元中学 40 94.3 培正中学 39.8 91.9
实验中学 42.2 100.3 增城中学 38.2 93.9 协和中学 39.9 90.8
第六中学 42.6 99.6 秀全中学 40.2 93.5 育才中学 40.3 90.1
在一模作文评分中,我们的作文列第4位。
强化目标管理,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针对目标,我们立足于“学”情抓作文备考。
作文很重要,但也一直很让师生头疼。老师从高一开始讲了很多的写作方法,但是学生写来写去,写多了、写疲了,在作文中用来用去都是一些没有新意的事例,作文成绩怎么也提不高,总是在一个分数上徘徊。要真正扭转这种情况,必须弄清学生的思想根源,了解学生对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些什么。为此,一进入高三,各班就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了四个问题:
1.你最好的一次作文得分是多少?平时你的作文一般能拿多少分?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你期望高考中作文能拿到多少分?
2.你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提升自己的作文成绩?
3.在每次作文评讲中,你最希望老师怎么帮助你提升作文成绩?
4.你对作文的评改方式有何建议?
调查中,学生普遍能够客观地界定自己高考中想要获得的成绩,也提到要通过素材积累和阅读优秀范文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对后两个问题的回答,更多的同学要求在评讲中选最有代表性的例文,即最好的和问题最突出的范文进行对比讲评。同时,也要求老师能够把自己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指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另外,在与学生私下交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没有多大热情,主要是觉得作文收效太慢,平时积累了素材很快又忘了,想用时就是用不上;还有的同学觉得每次老师讲评都把某几位同学的作文作范文,自己有时认真写了还是得不到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所以写作文更多的还是跟着感觉走。
弄清了各自的思想根源和对自己作文的期望值,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让学生与老师形成合力,共同提高。
(二)针对目标,我们立足于开辟写作源流抓作文备考。
说到写作素材,学生应该是读了很多书,也知道一些名人事例,可一到写作时,用来用去还是用回课本中出现过的如屈原、谢坤山、袁隆平、苏轼等,平常看过的东西用不上,素材缺乏时代感和准确性。究其根源是素材积累与写作训练不同步。如果学生积累了某些素材,就能马上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肯定就会有话可说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高三的作文教学中,加强了作文素材的积累,而且更注重素材积累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我们每星期给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围绕着这个主题,积累三则素材,素材必须是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素材中的人物最好是涉及古今中外,然后加上不少于150字的点评,写出自己从这一素材中得到的感悟。然后,在每周一次的作文中,就扣住这个主题命一道作文题,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积累的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而且,这些主题最好能结合当前的社会大事或者学生所处的阶段来给定,如配合刚开过高三动员会,第一周我们就要求学生以“责任”为主题积累三则素材,希望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明白要为自己的前途负责的道理;配合教师节,我们要求学生以“感恩”为主题,真正思考如何做才算是真正对老师以及父母的感恩;配合“神七”上天,我们要求以“创新”为主题,看到“神七”上天的背后所展示出来的科技创新与超越意识;配合“5• 12”大地震,我们以“多难兴邦”为主题引导学生看到在灾难面前显示出来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配合“二模”后学生心理越来越紧张的情况,我们要求以“心态与实力”、“天道酬勤,水到渠成”为主题积累素材,让学生认识到从容、淡定的心态有助实力的发挥,艰辛的付出后面一定有相应的回报。
除了每周规定主题积累素材,我们还要求学生多读时评,在每周素材积累中写出本周发生的大事,并剪贴两篇优秀时评。将素材积累、读时评和回顾一周大事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的同时,学会关注社会百态,再将这些素材运用于作文中,可以增强作文的时代感。
这种把素材积累与写作运用相结合的方法,好处很多,它能保证学生在限时作文中有话可说,不用为论据发愁,提升了作文的速度;它能让积累的素材及时得到有效利用,它能让学生在同一主题的训练中同时积累更多的素材。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信心真的很有效。
(三)针对目标,我们立足于母语教学的特点抓作文备考。
高三这一年,我们没有把早读都用来诵读或者默写课内古诗文,而是坚持每个星期用两个早读来读美文,这些美文包括完整的文章和精彩的段落,特别注意选取那些富有文采、哲理和思辨色彩的文章、段落或者句子。早读完之后,会选取一些句段要求学生仿写。从仿写句子到仿写精彩段落可令文章出采,语言变得优美、句式工整。在高三一年中,我们的早读分别选取了《菜根潭》、《周国平随笔》、《培根随笔》、《毕淑敏随笔》,近几年各地典范的高考满分作文、优美的排比句段、精美仿写100例等作为早读材料。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在累积中收获进步,学会思考。
很多学生的作文得分平平,不是审题立意或结构安排的问题,而是语言没有生气,表达平板单调,而在作文中,能让语言活起来的惯用的句式有比喻句、对比句、排比句、因果句、对偶句、假设句、条件句等。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高三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句式变换的训练,要求学生对同一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如议论文中段首的分论点与段末的小结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能强调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文章创设“亮点”。在写作中,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这几种句式,不仅充实文章内容,增强说理力度,又能使文章语言“亮”起来,增加文采分。
(四)针对目标,我们立足于激活思维训练抓作文备考。
在前几届高三的作文备考中,我们有些困惑:进入高三备考后,我们加大了作文训练的强度、密度:一周一篇作文,40分钟堂上完成,训练了一个阶段,学生写作的速度的确快了,但写作水平却没有多大的提高,有的学生反而越写越差。学生也有这样的抱怨:文章越写越没有词语,内容越写越空洞,头脑越写越不开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通过对这几年学生作文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了对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训练。我们知道,作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过程,审题,构思离不开思维,选材、立意离不开思维,语言表达也离不开思维。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劣,影响了文章的优劣。
我们的备考有审题、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思维训练,但绝大多数是一篇又一篇的反复练笔,此外,再无其他的训练形式,更不要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了。再加上各科众多的练习题,大大小小的各种测验,几乎填满了学生所有的时间、空间,弄得学生头脑发胀,思想迟钝,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受到了抑制。这时,如果我们的作文备考工作仍不注重在思维方面加以训练,久之,学生的智力活动就会变得迟钝起来,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不可能提高!
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思维简单化、片面化、定势化问题,根据近十年来高考作文注重联想、想象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我们进行了系列思维训练: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使思维更严谨;进行了联想思维训练,使思维更广阔;进行了比较思维训练,使思维更深刻,进行了逆向思维训练,使思维更有创造性。
通过思维训练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写出了有个性、有思想、有新意的作文,学生的作文质量得到普遍提高。
二、加强凝聚力,激活战斗力
2009届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由八位老师组成,是一个老中青结合、男女搭配的温馨、和谐、具有极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群体。
我们一直认为,团队精神是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备课组内的合作交流,会形成一种向心力和良性竞争的动力。因此,我们备课组坚持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做法: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我们重点研究一个考点,从题型、考查方式到教学时间的安排、训练资料的使用等都一一地作认真的讨论,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务求保证高三每一节课都是高质量的课,一节课的内容不求多,根据考点的特点,难度大的作目标分解,化整为零,力求一课一点,一课一得,确保复习训练到位。除了每周的集体备课外,我们还不定时进行沙龙式备课:晚上备课组老师上完辅导课后,常常去学校附近的小吃店点点小吃,边吃边备课:探讨作文教学方法、交流备考心得、分析学情、目前任务,备课组很多备考思维的火花就在这沙龙式的备课中产生的。
除了学校集体备课和沙龙式备课的形式外,更多的是网上交流备课,集体备课从学校延伸到家里,由上班延伸到下班。备课组建有QQ群,晚上、周日在群里备课讨论,QQ群不仅便于备课,更利于资源共享。大家知道QQ群上有共享,备课组共享资源是十分便利的。
高考是一场讲究整体配合的大战役,发挥整体优势,集合大家的力量,是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所在。我们备课组分工明确,有板块分工: (详见计划)
陈庆雯校长有着十分繁重的学校行政工作,但还承担全年级的作文讲座,承担年级的培优工作,每周有六课时的教学工作量。
虽说分工明确,但我们更多的是集体合作:如进行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我们一起从五本必考、两本选考教材中选例句训练,共同研究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作文提升计划等等。大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一次考试,每人出一个专题,一张试卷就集合了全组的智慧;每一节研讨课,所有老师都去听,听完后集体研讨,再结合自己班的实际到本班去上,将一节优质课延伸成很多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优质课的辐射带动效应。
我们备课组是一个和谐的集体,各尽其能,各显其才:陈校长是特级教师,以深厚的语文功底,洞察课改方向,领引我们备考方向,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张立伦老师富有激情,善于鼓动,诗歌鉴赏精辟独到;周瑛老师高三教学经验丰富,上课亲切、善于抓落实,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极有研究,罗小慧老师思维敏捷,讲课细腻,对选考研究有深度,陈玉芬老师上课条理清晰,对新课标把握很到位,对作文教学有独到研究,对选考研究有深度,王洋老师思维敏捷,对待学生亲切自然,但不失严格要求,陈暾老师担任高三备课组长多年,对高考有较多较深的研究,教学严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注重落实。高三语文备课组的老师风格不同,但在备课组中能兼容并蓄,大家取长补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备课组是一个温馨、和谐的集体,在备课组里,陈庆雯校长作为备课组一员,与大家打成一片,她再忙也定时参加备课组活动。备课组暑假一起出游,假日一同登山,工作时团结拼搏,休闲时情趣盎然。备课组的凝聚力,也激活了备课组的战斗力。高三备课组是我们高中语文科组的一个缩影,我们的高中语文科组就是这样一个温馨、和谐、具有极强凝聚力,战斗力的群体。
三、狠抓落实,注重有效
(一)作文教学局部优化,整体提高。
从学生调查问卷的反馈中我们得知,学生是非常关注作文的评改和评讲的。如何通过评改和评讲来提升学生作文水平,一次解决一个最突出的问题非常重要。我们的做法是在每次作文评改中,用慧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最大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争取每次作文解决一个问题,即每周选取一个专题重点讲评作文,如从审题立意、拟标题艺术、选用材料、结构安排、增加语言文采以及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等对学生进指导,做到训练目标明确,避免泛泛而讲,一课一得,不断纠正作文常犯的毛病。针对每次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我们采纳了学生的意见,把某个方面,如结构安排、转述论据或分析说理等做得最好的和问题最大的文章或文段挑选并印发出来,在讲评了相关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来点评和欣赏好的文章或文段,同时,也按讲评的要求进行修改。有时,我们也经常把作文分成三个等级:好、中、差。中等作文老师改,优秀作文和较差的作文交换改。这种评改方式有利分层指导。中等作文老师改,可以及时寻找作文升格的突破口;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改好作文,可以让他们在听了老师的讲评后,在阅读欣赏这些同学的作文中学得技巧、受其启发,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而写作优秀的学生看差作文,他可以通过自己对这些作文的修改化腐朽为神奇,让作文升格。这种方式,既有利用作文评改的及时性,又有利于学生的局部突破、整体提高。
(二)注重对标,查漏补缺,从针对性入手,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备课组在备课组为了备考针对性更强、更有效,我们十分重视数据分析:每次月考,备课组登分都是按小题逐题登分,这样虽然麻烦些,但有利于分析,有利于了解各个考试知识点得落实,让我们的备考针对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强化复习。例如,2009年1月通过广州市的调研测试的数据分析,我们的文言文成绩有退步,于是强化文言文复习,在一模的数据分析中,文言文成绩明显进步。
(三)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备考热情,从学生激情入手,提高备考有效性。
1.激励学生重视语文,我们在每个课件的前面,都有着一个固定的幻灯片:高考第一门,成功靠语文,高考要上线,语文是关键。
2.激发学生备考信心:我们每次月考,不仅表扬成绩优秀的同学,我们更重视表扬进步的同学,每次都设进步幅度奖,我们把本次月考成绩与上次比,表扬进步大的前50名同学。尽管进步幅度奖只是张榜公布名单,没有物质奖励,激发了语文基础较差同学的学习语文的信心。
(四)帮助学生计划寒暑节假时间,从制定假期学习计划入手,提高节假日备考的有效性。
高三一年的备考,时间紧,任务重,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但高三一年有暑假、国庆、春节三个长假,也是学生备考不可或缺的时间,因此要充分利用。我们知道,人是有惰性的,高三学生不例外,如果不加指导,提出要求,就不一定有效率。因此我们都帮助学生制定计划,事实表明,我们的做法是有效的。
以上是我们备课组在2009年高考中的一点做法,一言以蔽之:强化目标管理,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发挥备课组团结协作精神,重落实求高效。兄弟学校有很多宝贵经验,我们意在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