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性和创新性
作者:佚名 时间:2009/6/19 16:44:04 来源:demonmmmm 转发 人气:2090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结晶的文言文,长期以来对它的教学,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经过几年的文言文教学,我也总结了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教法。
教授文言文方法多种多样,这主要取决于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认识。许多教师的教法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疏通文字,或大讲特讲文章,或两者兼顾,而没有充分顾及到主体对象——学生。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仅是起主导作用而已,应该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因此,我认为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从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进行改革,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读、译、疏、说、备、查六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新型文言文教学课堂。
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古语充分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里的“读”不是老师简单的范读,诵读首先要读音正确,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等;其次要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这就必须弄清语句的层次和大意;第三要正确读出语气,文言文中语气复杂而多变,不仅要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要读得强弱缓急分明,这就要求较好地了解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第四要读出语势,这其中包含着对文章层次和思路的分析。总之诵读要“读出轻重、读出抑扬、读出舒缓、读出雅俗、读出凝重、读出情感、读出境界”这就不容易了。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经过多次实验得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机械的读是违背现代语文教学趋势的,而盲目的使用眼花缭乱的教具、花样百出的教学方式也不是语文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走马观花式的教学,缺乏深刻体会的教学,过于追求形式的教学,到最后也仅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文章的精髓、神韵,学生往往学过之后知之甚少,犹如过眼云烟。语文素养的积淀仍然要读,要利用好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丰富我们的读,形象化我们的读。
二、译。学生借助《现代汉语词典》、课下注释等分组翻译课文。通过翻译,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训练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学生发现的疑难问题或疑难句子的翻译,或小组讨论解决,或教师课堂讨论解决。在学生译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那些翻译有困难的学生。翻译时,给学生介绍“一留二补三引申,四释五变六调整”的方法。“一留”指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原文保留。“二补”把古汉语的单音词补充为双音词。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翻译时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三引申”只把词的引申义翻译出来。如“伛偻提携”(《醉翁亭记》)“伛偻”是“驼背”,但这里引申为“老人”。“四释”,指解释,古今对照,用今意解释古意,如“余”释为“我”。“五变”,指变通语气,使译文通达。“六调整”,指调整句式。如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调整过来,使译文得体而明确。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操作要领,文言翻译就不会困难了。
三、疏。每组选一两名学生朗读并翻译课文,对于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找学生更正,或教师明确答案,当然在交流释疑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点拨关键的词语句子,典型而精炼,对新旧知识联系处巧加指点,开拓新知,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文言常识,了解社会历史知识,消除时代隔阂。比如:简介有关史实和典故,增强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整体感,促使他们对课文内容及其人物形象的更好把握。
四、说。学习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的落实上,还要充分认识一篇文言文主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价值。如理解思考内容,学习表现形式,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说出它在今天的现实意义: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这就将课文内容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五、背。文言文光读不行,一定要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背诵一些古今优秀诗文。文学巨匠巴金在回忆学生生涯与创作的关系时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懂得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背诵能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能加快消化知识的速度。指导学生明确思路,有条理的进行背诵,并且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不管是短文章还是长文章,不管是课后要求背的还是未作要求的,每学完一篇文章,都要求背诵,在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背诵氛围。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是在对一篇篇文章的背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手段,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
六、查。学习完课文应趁热打铁,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小结,着重抓好双基。这主要是针对学习文言文诗词应特别注意的地方和考纲的要求,其作用是强化记忆,巩固知识,训练的项目有: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等。培养能力和技巧,进行发展思维的训练,可以选择以锻炼能力为目的的课外题。在“查”方面,一定要注意检查、检测的新颖性,我将学生学习过的文言文进行梳理归纳,将一些重点、易混淆的字词读音、翻译归结到一起,形成“百词测验”,集中考查学生们自此方面的能力;我还通过“口试”的方式,对每篇课文进行考查,即将字词读音、翻译,词类活用,重点句子翻译,重点段落背诵等内容集中在一张微型“口试”试卷上,每张试卷仅考查各类内容一道题,形成内容不同的十套左右的“口试”试卷,让学生随机抽取,当堂回答。上述考查没有通过的学生,在课堂表演节目作为“惩罚”,既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气氛,增强了趣味性,又丰富了学习的方式方法,还强化了应当掌握的学习内容,可谓“一举三得”。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上总结的文言文教学六环节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希望我的一点浅见能给文言文教学注入一些新的活力,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文言文课堂墨彩飘香,活力无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