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作者:周宏岩  时间:2010/9/26 23:32:11  来源:周宏岩 原创  人气:581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想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于海。”自然界的一切景物,都打上作者感情的烙印,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语文课本中节选的虽都是经典名篇,但读的时间长了,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要做到博览群书,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品味生活的内涵与真谛。经典美文体现出名家的风采,融文采、哲理、美学、情感于一体,这对学生的写作与陶冶情操大有裨益,所以每一次美文之旅,我都让学生记录下来,并及时背诵,如:名著中的经典美句,文摘等杂志中的美文等等。为此我从网上为孩子们收集了近几年来中考满分作文片断和七至九年级成语及词语,如美段:我是一只柔弱无力的小鸟,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我是一只迷失方向的蝴蝶,虽有美丽却看不到前景,可自从遇上您,我的生活便有了生气。选自《爱心天使的感谢信》。如美词:萍水相逢人情世故 游哉优哉 茅塞顿开等等。每天抄写在小黑板上,让他们背读。每上课之前让他们背读,并将美词美句组成一段文字。这样他们背读多了,积累多了,自然写文章信手拈来,抛砖引玉,欲罢不能,使他们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语文素养自然不言而喻。
  三、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交融,升华语文素养。
  生活是唯一源泉,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受阅读的影响,爱看名家作品的学生,他们作文的语言或风格或多或少都有些名家的痕迹,对古今中外名著的大量欣赏中,学生可以尽情的在文字海洋中徜徉,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加强语言能力,所以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经典美文在阅读教学时,我总是将阅读与协作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对美文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及语言文采进行创造性仿写。“不是锤的撞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更日臻完善。”读到泰戈尔的这句诗时,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惊喜,多富有诗情的语文呀,如果孩子们进行创造性仿写,相信会有灵感的火花产生。
  学生在阅读中浸染着有所乐,有所得,有所成的春风,感受着和谐融洽的氛围,从而滋生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阅读中的审美也陶冶学生们的灵魂。除了通过阅读教学能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外,教师可以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兴趣,如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座谈会、辩论会来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种能力的养成都需要耐心的训练。
  二、 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回忆一次,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日忆,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是数量多,质量高。比赛时,总是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他们听了,心悦诚服,大受启发,纷纷聚首,争相发言。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因为我上课讲小话,插嘴,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这是坏事,但是有意义,他使“我”认识到我做错了;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这是坏事,但是他使“我”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打破这些框框,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