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弹性的语文课堂
作者:蕲春县枫树林小学 高三土 时间:2011/3/6 23:00:38 来源:gao阿土原创 人气:491
什么是弹性的课堂?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可多可少,语文课的时间可长可短,语文课的空间可在教室内,也可在室外,表现形式也可多种多样……
既然课堂如此,何必强求那个知识点,那个能力点,或者某种方式、技巧的介入,介入在那40分钟,有限的40分钟内呢?那这不是对40分的求全责备?那这样的语文课堂岂不成了“聚宝盆”?
首先,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就决定了弹性语文课堂的产生。庞大的知识能力结构,各不相同的知识能力结构,千头万绪的知识能力结构……这样知识、这些能力它不是颜色单一、形体一致的砖。既然如此,苛求一个完美的整体来适应一节40分钟的语文课堂,那有这么多完美的整体吗?所有人的脚都穿40码的鞋?即使同一人,也有脚大脚小的。当然,我并不排斥完美的整体。但零碎的几个局部又何尝而不可。如这一节课可以专门搞听力训练,可以专门朗读,可以专门写作,可以专门口头表达……也可兼而有之。如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将士可逃、可躲、也可寻机伏击敌人,还可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人……固守某一或某些做法是墨守城规,削足适履。这个庞大的语文教学系统,我们不能把它的内容分成诸多大小一致的砖!
其次,学生的主体性也决定了语文课堂的弹性。任何一个教育者面对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独一无二的世界,他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体验与需求,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再以知识为至上,以能力为终极,而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追求,以奠定终身发展为目标,让主体的学生真正做主,在知识与智慧,思维与情感中生成“活生生”的语文课堂。所以,如果我们一味苛求课堂知识结构内容完整性,而不顾学生的实际,那我们的课堂的价值何在?即便我们设计一个个完美的课堂整体,那就完全适合几十位个性独特的学生?作为老师又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是否消化而只顾完成自己精美的整体设计。在这里,我并不否定整体设计。追求高效是理所当然的,但不能是盲目地追求,甚至苛求。要使学生产生理解,创造机会激发学生自己思考,提高知识水平,提高学习能力。如我在讲授《穷人》这一课时,要让学生明白通过什么手段,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心情。首先让学生结合先前的知识找出了动作、语言、外貌、直接的心理描写能表现人物的心情,并且在文中找到了具体的句段加以印证。但因时间的关系,“环境”也能表现人物心情,同学们没有找出。到了下课时,我匆匆地告诉了学生,这远没有学生自己找出,体会的好。因此40分钟,不顾学生实际去表现内容的丰富就是扼杀学生的个性、智慧。因为它,因为学生,这可以在一节课表现出来,也可以跨两节课头尾表现出来,还可以是一节课加上两个半节课表现出来。教者不能为教而教,要关照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也许在不经意间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许有一个新颖的思路,也许有一个精妙的词,有许有一句、一段绝妙的话,智慧火花的闪现在自由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上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这可能与我们老师的“布局”“设计”无关。因此,主体的学生要求弹性的课堂,否则主体的学生就会成为40分钟的奴隶!
再次,语文课堂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语文的弹性课堂。“语文是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让学生的性情得到良好的涵养和滋润,让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多彩。那么40分钟的课堂显得狭小而单一,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求,需要走出课堂,走向自然和社会。苏霍姆林斯基就主张教育者“一课接一课地把孩子们领到永远常新的,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大自然中去,到果园、森林、河边、田野去。”
总之,决定语文课堂的弹性因素有很多,如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多元的世界等。因此评价一堂语文课,参照系是很多的,单一的40分钟生成论是片面的,起码是不完美的。所以,每一位教者需把握决定弹性的语文课堂的因素,创造有个性的课堂。只有有个性的课堂,才有可能绽放美丽的花朵!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