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谢三  时间:2012/4/5 21:58:56  来源:615841386原创  人气:1297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这样,发展学生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才能成为可能。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体地位 凸现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这样,发展学生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才能成为可能。传统的教学为了应试,就是一言堂,一讲到底,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存在,并且,传统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单一的发展,即知识能力忽视了其他更多方面的潜能。学生只是抽象理论知识型的,缺乏实践能力,这种人才不能适应集体迅猛发展的现代文明。今天的人才观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必须全方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点做起: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我学”和“我要学”是两种对立的观点,“要我学”是应试教育导致的恶果,教师强迫学生学,学生完全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这种做法导致学生逐步产生厌学情绪。“我要学”是充分考虑学生作为个体的存在,肯定学生自信心和自我意识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转变这种观点,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经常开展我能行的活动,比如我能办好一期班刊,我能独立主持一次会议,我能帮助老师完成某方面的工作,我能策划主持一个活动,教师利用写评语或改作业写批语的机会,把学生某方面的优点写出来并加以表扬、激励,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就树起来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得到维护与肯定,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变“严肃课堂”为“轻松课堂”
  传统的教学课堂气氛是严肃而紧张的,学生在极端压抑下学习,学生的参与意识被全盘否定,师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对立状态,学生的畏难情绪较重,表现为教师设置的问题无人举手回答,即使被即使抽起来的学生也因紧张不成句读。新课标要求变“严肃课堂”为“轻松课堂”,它要求教师要营造一种乐学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室的布置从色调板报上体现一种和谐气氛,教师上课应面带微笑,要走进学生,教学语言应具有亲和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参与意识会积极表现出来。
  三、变“全景再现”为“点性提示”
  所谓“全景再现”,就是应试教育中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教师把一堂课涉及的方方面面知识全部讲出来,学生一节课只管闷着头把这些抄下来,它根本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一切都做了,学生懒得去想,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独立思维的习惯,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了,后来就出现教学中教师提问题无人回答,因为大家知道教师会讲的,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严重,教师屡禁不止,针对这个弊端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留下教学空白,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面面俱到,实践证明,教师有意识把某些学生容易明白的知识忽略,或作点性提示,故意留下教学空白,这样能唤起学生的思维,学生会自觉参与到教学中来,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以提高。
  四、变“小课堂”为“大课堂”
  我把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定义为“小课堂’,这是因为她仅以课本作为单一的教材,仅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放弃了学生的生活、社会生活,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学生兴趣全无。新课标提倡“大课堂”,它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尤为重要的是把生活、社会等纳入教材,使语文教学课堂情趣盎然,学生在轻松的自我经历感受中明白了相关的道理,丰富了自己的大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预先布置阅读或查阅的相关资料,在预习时就积累来自不同侧面的感性材料,教学中有意识的展示相关问题,这样,学生参与意识会凸显出来。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想法,恐贻笑于大方之家,不过,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确实是一个深思的问题,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与否,将直接影响关系到语文教学的得与失,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的认识也许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我会到实践中去检验,去完善,这是我的责任,最后,让我引用屈子的一句话做结语:
  路漫漫而其修远兮,余将上下而求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