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17310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华罗庚实验学校
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而童年的生活和感受,则是铭刻在我们心中的宝藏,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是心灵中最温柔的港湾。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四篇作品,追随作者的思绪,去了解他们多彩的童年生活,去体会他们童年的酸甜苦辣,我想,走出作品,你一定会思绪飞扬,那童年的一点一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散文。整个构思都是从孩子的灵心慧眼去发现月迹,感受月迹的角度,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建构文本的。在跌落反转的过程展示中,写出孩子的一种由期待--惊喜--惬意--满意,到紧张--遗憾--失望的心理历程真切的心理历程。作者先从平静处起笔,很快推进到情绪高扬处--中秋节的夜晚,早早地就坐在院子里盼月亮。月亮进来了,特别惊喜,“都屏气不敢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从痴情的期待,到专注的神态,凸现出孩子们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种纯真与童趣,从而写出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三颗枸杞豆》是一则运用倒叙的手法,叙述了“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整理行文思路及构思艺术;
2.品位文中的“乐园”及趣事;
3.赏析作品的精彩语段;
4.归结行文主旨。
重点难点:
1.对私塾先生的理解;
2.对主旨的解读。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导入新课
在《一面》中,我们结识了一位热爱、关心青年人成长的鲁迅,那是成年的鲁迅。那么少年时代的鲁迅是什么样子的,都做了些什么事呢?
让我们读课文,捕捉少年鲁迅的童年生活。
二、朗读课文,梳理思路
(一)介绍一种读书方法:牵一发而动全身
1.以“乐园”为切点,理读课文2-8段的主要内容。
2.以“趣事”为切点,理读课文10-24段的主要内容。
(二)归结行文思路及构思特点。
全文前半部分写“乐”,后半部分记“趣”,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前后内容在结构上形成比照,结构井然,程序明确。
(三)朗读1、9段,说说他们的作用。
1.交代乐园的来源 2.揣测去书屋的缘由
三、品读精段,揣摩作者描写乐园,记述趣事多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一)朗读课文2-8段,看作者怎样写出乐园的趣味。
A.三季美景
1.先找文段的偏正短语
碧绿的菜畦 紫红的桑椹 (色)
光滑的石井栏 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感)
高大的皂荚树 诽谤的黄峰 短短的泥墙根 (状)
轻捷的叫天子 臃肿的根 (状)
2.从不同角度把本段的意象分类,从中捕捉行文技法。
植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动物:鸣蝉、黄蜂、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动态:长吟、伏在、直窜、低唱、弹琴、喷出
静态:菜畦、皂荚树、何首乌根、木莲、覆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