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12330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华罗庚实验学校
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
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由形形色色的人演绎的历史,处处焕发着绚丽的光彩。本单元给我们带来两位女性形象及三位男性形象,让我们透过他们的生活点滴,去了解更多本民族与外民族的历史,他们不但使我们了解人性真、善、美的一面,也使我们领略人心深、广、厚的另一面。历史,总是由这些善良而智慧的人撰写的!通过人物风采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叙事写人的多种角度与方法,更可以得到人性美的陶冶与感染。
《童年的朋友》是高尔基送给深爱着自己的外祖母的赞歌。它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读外祖母的头发、嘴唇、眼珠、鼻子、声音乃至动作。在孩子的好奇的眼光里,祖母就是那“肥肥胖胖”,“举动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的可爱的动物”。作者的轻快的笔峰,绘就了一个可敬可亲可爱的祖母形象。
学会“读人”,是初一学生必备的能力,也是“写人”的基础。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来捕捉写人的精彩句段与手法,体悟深藏于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是学习本文的当务之急。
《一面》以一个青年人的视角,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一代文豪鲁迅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的一面。文中,环境点染,人物衬托,正面交锋,均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三次由远及近地写人方法,极像电影拍摄的过程,随着情节的发展,使我们对主人公的个性了解越来越深。
《我的老师》则以“糖葫芦串”的结构,成功塑造成了蔡芸芝老师的形象,全文由“七颗葫芦”:装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仿写字、排纠纷、寻老师串连而成,详略得当,一气呵成,师生互爱的主题尽显其中。可以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式强化学生记忆及构思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童年的朋友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组材的方式(构思艺术);
2.品析从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好处;
3.借助生动的语言感受外祖母人格的魅力,理解文章中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1.照片式的构思艺术;
2.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高尔基曾说过:“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一个带给我“甜蜜”般感受的外祖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外祖母带给我“甜蜜”感受的一个关键词。
参考:温柔(温暖而柔和)。
2.找出文中几次提到“温柔”,说说外祖母的“温柔”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参考:四次:繁密而柔顺的长发、温暖而柔和的腔调、温暖而柔软的体态、温暖而快乐的内心。
三、再读课文
1.整体浏览全文,看作者怎样把以上四点内容有机地组合到一起的?
以上四点内容,像外祖母的四张照片,以“温柔”为主线,有机地串联在一起。
繁密而柔顺的长发
童年的朋友 温暖而柔和的腔调
温 柔 温暖而柔软的体态
温暖而快乐的内心(板书)
2.这四张“照片”能互换位置吗?它们以什么顺序编排在一起?
参考:不能。这四张照片的焦点分别为:头发、声音、体态、内心,它们的顺序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这样安排,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表及里);也有序地展现了一个孩子在童年时代全方位地认识外祖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