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漫谈——语文148分是这样炼成的

作者:2013年北京市语文高考状元 孙婧妍  时间:2013/12/15 16:42:2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419
  一切试卷都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而不是对标准答案的要求。所以,解答试卷时应该尽可能地体现能力,通过答案去和出题人、判卷人交流,让他们知道你明白他们的“道”,也就是说他们 要考察的是什么。对于一份这样的卷子,你要相信,没有一位判卷老师会不给你好分数。
  F-结尾
  写到最后,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是如何懵懂地对中文之美有了最初的感受。
  必须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我的明智的、感性的、性格中很有些浪漫主义因素的父母。他们对我在语文上的启蒙教育不是看我在几岁时能认得几个字、标出几个拼音、读出几个词语,他们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这些,我因此感激他们。
  我的父母,他们是最早让我明白中文的内核是什么的人。我的父母通过一个个 童话、一篇篇传奇、一段段故事,通过他们戏剧性的朗读声和投入的富有张力的表情告诉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块字背后,在那些繁复的语法规则背后,在那些千变万 化的读音背后,那些文字传达出的精神,那些讲述的声音蕴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所在。正如《海的女儿》的内核是爱与牺牲,《夸父逐日》的内核是执着,《秘密花园》的内核是自然与成长,中文的内核,是它所包含的精神,是它所蕴藏的感动。
  儿时的学习过程,对我来说已经太过模糊,在幼儿园和小学学习的拼音规则、 笔画顺序等等等等,我几乎全都不记得了。然而,我仍然有着绝不会褪色的记忆——我永远会记得我和母亲一起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重新写了一个幸福的结局,永 远会记得父亲为我完成了小学所有抄写词语的作业、让我在他抄写时去读我想读的书,永远会记得我第一次为书中的悲惨泪流满面、第一次为书中的欢乐欣喜若 狂……我绝不会忘了这些。
  语言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我们学习语言是为了什么?为了在考试中拿好看的分数?为了考各种各样的语言能力认定证书?为了自豪地告诉别人这个字我认得?
  如果对于上面的问题一个人的答案是“是”,那么,他已经忘记了语言这种东西产生的初衷。
  语言,是为了表达,是为了表达精神,是为了为这个世界表达爱、表达美、表 达动力、表达希望。读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无论国家、无论时代,那些作品所拥有的打动人的力量绝不是因为它的文字有多么华丽、布局有多么复杂、词语有多么精准,而是由于它其中蕴含着人类最为高贵的、永不过时的某种精神。
  有很多成功的作家,他们出道时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绝不比现在的中学生要 高,让他们去做我们的考卷,他们不会有比大部分普通高考生更能看的分数。但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语言大师、文学巨匠?是因为他们能够抓住语言的内核,他们知 道该如何运用语言去表达,也知道应当用语言表达些什么。
  只要能运用语言去传递你想要送给这个世界的东西,那么,你在这门语言上的学习就是成功的。
  诚然,我有个很不错的语文分数,然而这确实是有很大运气成分在里面的。我 的语基很薄弱,高中时我是班里有名的白字先生。如果换一套题,我可能会连着错前三道选择,就像我在之前的考试中有过的那样。
  但是,我从未因为我在任何一次考试中的分数而怀疑自己在语文这门学科、在中文这门语言上的能力,我最自豪的绝不是我是2013年北京市的语文状元,而是我能够如我所愿地运用文字——
  我常写错别字,我搞不清字音,我乱用成语,我写作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简直毫 无章法。然而,我说的话,大家认为有道理;我写的东西,能够感动读者;我通过文字传达出的思想,可以影响一批又一批人。
  这才是学习语文真正带给我的、令我感激的礼物。
  这才是我为什么热爱语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