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状,对症下药,提高实效——高考冲剌阶段的复习计划

作者:淳安二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时间:2006/4/21 7:03:4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36

     其次,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通过什么)来考的,如,试题自身是给一篇科技短文选择题,实质是考查文章作者的思想倾向,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再如,以变换了的种种说法,考查对句意或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中,以句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翻译能力(即翻译时加上什么样的关联词)……
  第三、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常从形式和语意两方面考虑。形式上运用语法结构分析法,主要查找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毛病。抽出主干,看其主干是否有误,然后理清附加成分,看其修饰、限制、补充是否合理,是否与其中心语搭配;主干与附加成分是否存在残缺;成分内部及其他语言单位间的顺序是否合乎语法结构的规律;就句子整体而言,看其结构层次是否分明,主次、轻重、因果安排是否合理。语意上运用语意分析法,查找重复累赘、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同时,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试题中若出现联合短语作句子成分的情况,首先要看联合短语中每一项内容是否与其前后相关的成分都搭配;“肯定+否定”的形式照应是否恰当;句子若含有多层定语、状语,首先看其偏句与正句的顺序是否合理;数量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负性词语使用是否造成语意说反;多重否定是否恰当;介词的使用是否造成缺主语及它的管辖范围是否合逻辑等。
  又如科技说明文、社科类作品阅读常见的干扰项的拟制方法有夸大范围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横生枝节,指东说西偷换概念,源流倒置逆情背理,已然未然乱说一通,或然必然性质不分……了解了命题者拟制干扰项的方法,有利于顺利地确认干扰项,选出正确项。
    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的规律。
    第五,要讲究拓展。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同样的要补充,有些变化的更应补充。这样,即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复,加上一定的变化,来增强对此一类题的理解,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对于学生而言,还可以自选课外题,以拓展对某一类题的范围、考查方式的认识。
    另外,我们还特别注意在讲评中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加强情感交流,主动找学生谈心,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看到差距,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总结教训,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批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四、以阅读和写作训练为重点
  文章阅读和写作占分比例大,是区分考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项目,从每年高考之后的语文试卷抽样分析来看,阅读题失分较多,作文得分较低一直是一个普通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考中必须特别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
  利用现有的资源,让有经验的老师开设作文和阅读讲座,半个月一次。同时,在阅读方面,加大训练力度,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或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指出的是老师们一定要指导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或规律(前面已指出),例如在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时,我们指导学生:首先要从整体阅读上下功夫,即从整体上快速了解文章的文体、背景、基本内容、框架结构及中心思想等等,对文章的大体走向有个基本的定向性认知,为局部解析奠定基础。其次,要求学生树立强烈的“审题意识”和“原文意识”。“审题意识”是一种能主动、全面地发掘试题所包含的提示性信息的心理倾向。高考现代文阅读是一种定向阅读,它的“定向”试题表述来体现的。试题的题干(如简答题的题干)一般包含着阅读的角度、阅读的范围、表述的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把握这些信息,是准确解题的前提。我们要像重视作文审题训练那样重视现代文阅读审题训练,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使之养成主动、全面审题的习惯。“原文意识”是指凡解题必定仔细推敲上下文,在原文中寻找答案的心理倾向。高考现代文阅读属于理解性阅读,无论是解释语句含义,分析、概括文意,还是评价表达技巧,均须着眼原文,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依据,这是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意识支配行为。学生能有意识地全面发掘试题的提示性信息,能有意识地根据试题要求去推敲上下文,才有可能正确地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两种意识是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高考作文,我们的定位是拿基准分,作文功底好的同学力争有所创新。所以,写作训练切不可以仅限于找些题目写一写,批改批改,讲评讲评。一定要增强训练的力度,进行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专项训练,在作文训练方面,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示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准确、全面地理解其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我们知道,考场作文是“遵命作文”,考生要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还要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确保无一遗漏。
  (二)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化大为小”是相对于构思来说的,“以小见大”是相对于立意来说的。所谓“化大为小”,“以小见大”中的“小”,就是指“切入点”,也就是要求把试题提供的较宽泛的话题“化为”具体的人、事、情、理,在由此发掘出深刻的主题、隽永的意蕴或新颖的见解,大处着眼,小处落墨。符合“发展等级”评分标准所要求的“深刻透彻”和“有创新”,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个“切入点”的选取。
  (三)合理联想,打开思路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观点深刻一些,视野宽阔一些,见解新颖一些,富有启发作用?
    1、运用纵向思维,由表及里、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结果看到原因。最好的思想武器是哲学,哲学是聪明学、明白学,不可不用。为什么说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为什么说评价玫瑰的好坏根据在花而不在刺?花是主流,刺是支流。为什么说不能让感情的亲疏远近影响认知的正误深浅?情与理,是与非,真理与谬误,感性与理性,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2、运用横向思维,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想一想,就可以拓宽思路,从时间到空间,从古今到中外,再看看社会,看看自己,还愁找不到最佳的立意角度吗?今年的高考作文,有人写韩信误信萧何,有人写诸葛亮误用马谡,而邹忌讽齐王更是现成的例子。结合现实,有人写声乐大赛评委的挟私错判,有人写教师手记的网里人生,有人写“莫让浮云遮望眼”,有人写“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人甚至从服装模特吕燕在法国获奖谈起,写了《民族情感与世界》,指出“中国悠悠历史培养了我们每个人的民族感情,但世界的发展,更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勇敢地拥抱世界大家园!”视野宽阔,纵论天下,岂不也是亮点?
    3、观点有没有启发性,这是文章拉开档次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一览无余,索然无味,那就是白开水,就是“陈言”。有了启发作用,才谈得上有意蕴,有意境,有内涵。
    要想写出有启发性的观点,有一个重要技巧是常常要用上的,那就是类比推理。当然这也是由此及彼的办法。运用成功的关键,则在于抓准两件事物的相似点,否则反而节外生枝了。
  (四)、加强课外阅读,充实写作材料储备
    有些文章,既没跑题,观点也对,为什么就是上不了档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材料单薄,没有分量。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同样干巴巴;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拉倒。这种文章别看800字,一攥没什么了,都是水。
    材料没有密度,也就难有力度。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语言就非得简洁精炼不可,味道自然就浓了,让人感觉处处都是提过纯的,这就是亮点!
    材料从哪儿来?当然靠积累。现在需要的是两项工作:一是加强课外阅读,继续收集鲜活的材料,并选记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多年的“库存”分门别类清理筛选一下,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个提纲,既可备忘———坐在考场上想得起来用得上,又不费时间。
    从哪些方面选材备料呢?主要是五个方面:
    (1)自己的生活。高中三年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初中和小学的材料如有特色,是精品,也可以用,但一定要防止材料低幼化。生活材料一要真实(切勿瞎编);二要有内涵,有特点,有味道,有新意,确保不会与别人雷同、撞车;三要自己对这个生活材料有所感悟,且比较深刻。
    (2)学识与见识。各学科知识中均有大量写作素材,就怕你不会发现。首要的是哲学,此外,历史、地理乃至数理化、音乐美术体育,哪门没有大量既生动又具体的写作材料?跨学科知识写入作文已屡见不鲜,电脑网络更大量入文。从科学、文学、哲学、美学四个方面多备点料吧,不求多,但求精。这比把精力花在背《作文选》上强得多,那是人家的,用了还落个“窃”。
    倘若,再选备些古今中外的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名人轶事,材料能不丰富?知识加见识,就是亮点!
    (3)社会热点,媒体焦点,国内外信息。视点高,眼界宽,材料新,意义又重大,这就是有价值的素材。一要保证真实,道听途说不行;二要把握好选用的尺寸。信息材料的引用最好有准确的时间、地点、人名、数据,使之更有说服力。
  (4)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这是思想的精华,语言的典范,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倘能用得准确,恰到好处,无疑会给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从现在起,作为总复习中的调剂和休息,每周选背三则,半年就是70余则,高考作文时从中选用两则,有何难哉? 
  (5)利用读本。高中语文的《读本》内容相当丰富,从字词积累到阅读鉴赏,到写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惜许多人却不知道应该去读去用。
      此外,我们还要求学生要拟好题,开好头,结好尾。题好一半文,文题是作文最显眼的地方,开头、结尾是作文表情达意最突出的地方,也是阅卷老师最感“兴趣”之处,学生如果在这两个地方多动点脑筋“露一手”,往往会收到“四两拨千金”的奇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