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换得师生间真挚的爱
作者:佚名 时间:2007/3/12 12:50:4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25
一、以爱心作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徐匡迪曾说过:“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当学生有了困难,教师应伸出援助之手,当学生有了苦恼,应为他们解脱。作为教师要注重身教言传,自己先捧出一颗爱心,就会有一种强大的动力去促使学生更多地帮助别人,奉献爱心。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良好的人生品质。两年来我所担任的都是高一级的班主任,接触到不少离家较远在学校周边租屋的学生。对于这些刚入学的新生,我总会设法尽快消除他们那种人生地疏的感觉,尽自己所能关心他们,使学生有一种虽然少了父母长辈的关心和呵护,却不乏同龄人在一起的那种随意、畅快和集体的温暖。另外,不要对学生区别对待。越是差生,越需要爱他们,就更需要了解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对他们多一分理解,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爱心。我们要用火一样的真情去温暖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使他们感到你的真诚,才能够被接受,用我的一颗爱心唤起了学生爱心。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假日义务到周边社区帮忙,一开始只有一个同学报名,于是我肯定表扬了这名同学,并且和学生明确:谁都可能遇到困难,谁都有无奈的时候,人不仅为自己活着,更多地为社会活着,作为社会一分子,要学会捧出一颗爱心,为他人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你会更感到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就会有一种强大的动力去促使学生更多地帮助别人,奉献爱心。于是过后,又有不少学生也报了名了。
二、了解学生,知己知彼,艺术引导。
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注意摸清该阶段学生的心理。高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自尊心很强,情感丰富而强烈,甚至有时把闹情绪当作有个性,以耍笑他人为乐趣。对这个阶段的学生靠挖苦、讽刺、冷面、斥责的教育手段效果不佳。要学着摸索学生的心理,与学生谈心,尽快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举动,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班内有一些纪律懒散,成绩差的同学,既不能放其不管、听之任之,而用一些强硬的手段将其 “降服”也不是好办法。我觉得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以及他们形成现状的原因是最重要的。于是我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以前在初中的情况,又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他们目前的思想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攻击他们意识里最薄弱的那些地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真心实意地愿意改正。其实对于这些被人冷落惯了的学生,不要吝啬对他们一点点的关真切关怀和精神鼓励,哪怕一声真心的问候、一点点激励的话语也会让他们倍感温暖,感觉自己受到重视。当然,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多加关注,经常敲醒警钟,以防他们又回归原状。经过我的引导以及自身的努力,他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与其他学生相比,差距仍然很远,但看到这些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也由衷的感到高兴。我也相信,继续努力下去,一定能够帮助他们改掉很多坏毛病,带领他们走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三、注重细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一些信任和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学习成绩差或有些调皮而疏远鄙视他们,这样极容易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并把他们推向反面,成为真正的落后生。我们要不断的及时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借此激励他们,使他们感到班集体的温暖,使他们有信心和勇气,使他们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今年班里有位头脑聪明但较调皮的学生,刚开学时曾经与其他年级的学生打过架,平常有违纪情况,甚至见了科任老师也不愿意打招呼。然而有次我却听到科任老师惊讶地说想不到该学生在上讲台领卷子时懂得要用双手来接以示礼貌。于是我觉得这虽然是一个细节,但说明该生其实还是懂得礼仪。于是我把他找来,就这件事表扬他懂礼貌。他非常惊讶,同时第一次流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在肯定他的同时趁机指出他某些做的不好或不够的方面,包括没有与老师打招呼。后来我发现,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身上渐渐起了变化,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一些坏习惯,且开始主动地与老师打招呼,也开始学会自我反省。从他的转变中我也深深地懂得了品德教育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培养学生自己战胜自我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借此激励他们。要多给他们一些信任和肯定,不失时机地做好疏导转化工作,让他们接受人生的挑战,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在道德观念上得到新的升华。
教师是钥匙,他可以去开启学生的视野和心智,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及时地帮助学生矫正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我觉得,“导”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学生品德就如同要融汇入社会海洋的小溪一样,必须由教师引导疏浚,才能奔流向前。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有大众的情怀和坚执的努力,为德育教育开辟出更广阔的天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