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语文教师
作者: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贾谦 时间:2007/4/8 8:03:2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512
——题记
1997年11月,当我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时候,《北京文学》“世纪观察”栏目刊登了一组关于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三篇文章(家长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教师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和大学教授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引发了全民性大讨论。大讨论的矛头主要指向语文教育中的症结所在——窒息创造性思维。当时的我对此拍手称快,认为自己就是被窒息创造力的受害者,可以向中国语文教学、学校、老师大吐苦水:是你们扼杀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天才。
事隔近十年,如今的我也成为一名工作三年多的语文教师。此时的我再回顾那场大讨论时,不禁有种“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之感。是啊,作为学生,我尚可抱怨哀叹。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我做的又如何?我是否也扼杀了一批又一批的创造性天才?一想到这,我不禁汗颜,不敢再想……是《出类拔萃》这本书解开了我的心结,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反思,我明白了:要使学生有创造力,自己首先得富有创造力,并不是天天奋斗在教师工作岗位上,我就自动具有了创造力。我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也不断地摸索着、思考着、前进着……慢慢地取得了一点小小地成果。
首先,要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语文教师绝不能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过分强调其工具性。一位优秀教师说过,当我们多给了学生一点点得分的经验,却丢失了语文该具有的领悟力、想象力、鉴赏力。在人性最美好的阅读时光让孩子丢掉了应有的最基本的语文学习兴趣,丢掉了语文承载的道德教育和修身养性的根基。我一改往日动辄大谈考试、强调重点字词、补充写作技法的“机器人培训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气。
我设计了课前演讲、课堂表演等环节,小练笔让学生写感兴趣、有话说的题目,补充介绍与语文相关且对学生成长有益的内容,甚至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我感觉自己再不是一个死搬教参、脑中只有分数、成天一成不变的“老”师,而是一个洋溢着激情,让学生充满新鲜感的“新”教师。
其次,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语文教师需要积淀。积淀知识,积淀能力,积淀文化,积淀修养,从而满足学生生命存储的需要。除了课本,我看了许多课外书。在“书香”的熏陶中,我收获很多:同学演讲李煜的词,我能补充介绍其生平资料;同学排课本剧,我能对剧本的写法及舞台表演提一些稍显专业的要求;甚至同学看TVB大片《金牌冰人》,我能从“冰人”二字的来历讲到《聊斋志异》……久而久之,为自己赢得“才女”的封号。其实,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因为我深知,如果没有大量积淀,如果我不能站在巨人的肩上,我永远只是一只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也只能看见头顶上空那一方小小的天空,那又何谈创造力呢?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说得真好!在某些方面,学生绝对可以做我的老师。自从开设“我当小老师活动”,越来越多的同学走上讲台。他们没有教参的束缚,没有考试的制约,有的只是在课堂上激烈的思想火花的碰撞,有的只是灵气的闪光,有的只是独特的理解与感悟,给我“独霸天下”的语文教学补充了大量的新鲜血液。
记得吴凡同学在上《我的信念》这篇课文时,充分发挥他的朗读特长,带领同学们五次朗读课文,每一次读课文前都有更加深入的要求;江艺同学在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时设计游戏的方式让同学们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第一次,她让一个学生蒙住眼睛给大头娃娃画五官,结果画出了鼻子眼睛叠在一块的畸形娃娃。第二次还是让这个学生画,不同的是又请了一个学生当他的影子给他指出该画的位置,这次画出了漂亮的娃娃脸。在游戏与欢笑中,大家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这远胜于老师呆板的说教。我为我的学生自豪!他们这么聪明!这样富有创造力!我为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欣慰,也为自己没有成为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刽子手”而庆幸。从学生身上,我学到很多。我和他们一起学习,一同成长。
初一结束时,我让同学写一篇随笔《拥抱初一》。史心怡同学仿照罗大佑的歌《明天会更好》写了一首同调歌《拥抱初一》:静静踏进初一的大门,转眼又是一个学期,回首忙碌的初一,瞬间即逝留下多少美的印记。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挥手告别昨日的故事,迎接新的一年……让活力十足的我们,拥抱辛甜初一。
我请她上讲台演唱了这首由她作词,罗大佑谱曲的歌。在她深情地演唱中,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使我和我的学生都成为富有创造力地优秀人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