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案81
- 资源简介:
约5340字。
《边城》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1、学习本文以叙述为主,辅以描写、议论、抒情等的表现方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者在小说人物形象中寄托的情感,把握小说反映的社会风貌。
3、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作者所塑造的翠翠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品读环境描写,了解边城习俗;了解本文所记述的湘西水手等下层民众在特殊社会状态下独特的生活情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在小说人物形象中寄托的情感。
难点:了解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手法,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超越时代与民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方法】
导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一、导入。
了解了阿Q,大家可能见识到了一个“无比丑陋”的灵魂,但是今天我们要看到的却是一群美好的人。他们善良、真诚,在边城这个世外桃源,构成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任务一】了解作者和作品。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从文
生平: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苗族。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物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成就: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
京 派
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⑥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