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教案8
- 资源简介:
约5550字。
《创造宣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把握论点和论证思路。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3.品味语言,学习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4.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把握论点和论证思路。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难点:
品味语言,学习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精品课件】
问:什么是创造?(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
“创造”:是作者论述的话题。有两个含义:(1)造出未曾有过的,首次做出或首次建立。(2)首先完成或建立的成果。
“宣言”:一般指国家、政府、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以会议名义发表的宣言。表明作者对“创造”极其重视。
那作者对“创造”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见解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创作。
二、整体感知
【精品课件】
1.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目睹旧中国国贫民弱,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于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乡村实验师范学校;抗战时期,同文化教育人士组织国难教育社,提倡战时教育运动。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个部分。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2.文体知识
复习文体知识,学生回答,师生补充。
(1)议论文三要素指什么?
参考: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
参考: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4)议论文有哪几类?
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驳论: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5)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
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重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