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0/11 7:23: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80个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这篇课文,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文中的句、段的深层含义和所隐指的具体内容,在国民党统治黑暗时代,作者无法直抒胸臆,只能用隐含深意的文字来表达。着重解析作者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会课文批驳思路,看作者是怎样抓住批驳的“突破口”。感受语言犀利尖锐,富有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的特点。让学生体会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和高超的论辩艺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分析这篇杂文所选用的论据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方式。 
2.认识和揣摩富于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体会鲁迅的语言艺术。 
3.掌握鲁迅的驳论方法和讽刺艺术,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1.能用道理说服别人。 
2.通过对课文中选用论证方法的分析和语言训练,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领会文章所表现的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l)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2.难点:
(l)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2)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2.品读法。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
3.讨论式。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探究式。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5.比较阅读法。在比较中完成对知识的迁移或延伸。
教学媒体
录音机、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查找“九·一八”事变的材料与本文的写作背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掌握驳论文的文体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研习课文一、二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一:由《松花江上》歌词、歌曲导入本课学习,以营造一种悲壮的学习氛围。
导入二:有人说,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年是“中国年”,申奥成功、加入WTO、国足出线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2.学生简介查找的“九·一八”事变的材料,教师补充本文的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措施。哀求国联无效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