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10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的
1.学习鲁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民族自信心。
2.使学生理解篇杂文驳论方法学习鲁迅的驳论方法和讽刺艺术。
3.通过对课文中选用论证方法的分析和语言训练,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设想
1.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文字可能有些障碍,教学中应适当介绍课文写作的背景,再者让学生先粗略地整理写作思路、文章结构层次,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整体性认识后,再逐段精读、分析。这样,文字上的障碍比较容易疏通。可采用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提示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和难点:了解这篇杂文所选用的论据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方式;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如“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的‘永远不变的人性’罢”等。
2.这篇杂文结构严谨,推理严密,教学中可进行一些逻辑推理的剖析,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比较篇杂文的异同,从而认识鲁迅杂文的特色,了解杂文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一个教时
教学新课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文学和出汗》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驳论性杂文。这两篇杂文从思路程序上看相同,都是先摆出敌论,后批驳敌论,最后总结,但写法上略有不同。有哪些不同呢?提问:《文学和出汗》是怎样摆出敌论,怎样批驳的?学生回答(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怎样摆出敌论,怎样批驳的?现在我们研究课文。
二、研习新课。
1.将两篇杂文比较、对照,让学生理解新课内容,并了解进行批驳的方法。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摆出敌论。
(1)提问:两篇杂文在摆出敌论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学生讨论,时确:《文学和出汗》先摆出敌论论点,再摆出敌论论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摆出敌论论据(1自然段),即“两年以前”、“不久”和“现在”三个阶段中国社会舆论和上层社会对中国前途的态度,由盲目自夸到乞求国联,再到“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三件事,然后引出敌论(2自然段):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前文意在显示敌论论据的荒谬,后文意在显示敌论论证的不合逻辑。
(2)提问:第1自然段中的“总”、“只”、“一味”三个词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却”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明确:“总”,是说从来如此,指时间长久;“只”,是说没有其他办法,单会如此,指无能为力,一筹莫展;“一味”,是说死心塌地,一心一意,指对鬼神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