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00字。
“感受与思考”作文教学课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引导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
2、指导学生学生有意识地培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写出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教学重点:
1、培养感受和感悟生活的意识。
2、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个人网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请先看这几篇咱们班同学前两周写的周记:[打开文本:《秋》《他》《张强强》等粗略浏览,由一学生读一篇]
这让我想起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之一叫“战胜脆弱”。当年的《文汇报》有一则消息说:“据估计,约有20%的安徽考生在作文中开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以父母双亡来写自己如何战胜脆弱,微笑着走出考场。一位书法很好的考生写自己失去双手后如何战胜脆弱,学会用脚写字,用脚答卷。而省招办表示:今年没有用脚答卷的考生。”这种千腔一调的文章早有人将其概括为“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现象。究其根源,正是应试作文模式扼杀了学生对生活个性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把严肃的作文当成随意涂抹的玩物,以致我们的记叙文、叙事流水帐、写人干瘪、绘景枯燥,毫无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气息。
如何改变上面的现状?这是个问题。
我们今天的作文任务就是:让写作建立在生活之上,感受和思考,“原来生活可以更好”!(板书黑体字)
二、入微的感知:
先看一反例:《我的烦恼》
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非常非常的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
所谓感知,就是通过五种感官对生活的观察,它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感知是感受的基础。
*我们在作文中是如何感知生活的?(简单例说:由学生找出例中描写种类)
1、通过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通感、直觉。[写事件]
例: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一段:
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在“眼眶际眉梢”,“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上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馨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昨夜风和雨》 :在这个冬日的午后,我推开了古铜色的家门,迎接我的先是扑鼻的饭菜香,随后是父亲、母亲关切的话语。拍拍一路的征尘,谈笑着,议论着,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尽显出祥和与团圆的气氛。……
2、通过各种细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景物 [写人物]
例:《爸爸明天就走》
夜深了,我们家的灯还亮着。
屋里静悄悄的,只有墙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