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风雨铸诗情——中学语文古诗词雨意象解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4 2:05: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000字。
漫 天 风 雨 铸 诗 情——中学语文古诗词雨意象解读 
 雨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抒情意象。黄庭坚有诗谓:“三雨全清六合尘,诗翁喜雨句凌云。”杨万里亦有:“诗人长怨没诗才,天遣斜风细雨来。”这样的诗句。为什么中国的诗人对雨如此一往情深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水是生命之源,在很早的原始社会,人们总是择水而居,而水的来源又是雨水。于是乎雨便具有了伟大的生命意义。对水的渴盼雕塑了人类的喜雨情感模式。但作为生命之源的雨,如果久下不绝、泛滥成灾,会给人留下灾难的记忆。对淫雨的这种感受,则孕育了人类的苦雨情感模式。雨在人类的生活中挥之不去,积淀成为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经典意象。雨打湿了中国的诗坛,同样也浸润着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语文课本涉及雨意象十多处,主要融涉了以下内容:   
一、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空灵超脱、欢欣愉悦的心境映射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听雨,是一诗境;春雨如丝,杏花繁丽,是一诗境;深巷卖花,又是一诗境。从今夜的雨声到明朝的卖花声,正写出杏花春雨的‘消息’,写得形象生动,富于韵味。”(吴熊和先生语)诗句中闪耀着生命的光泽,蕴蓄着无尽的想象。“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王维眼中的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雨后空山洁净清爽的艺术空间里显得滋润光泽、意味悠长。这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的映射呢?  
  二、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政治险恶的象征中国诗人之所以用无情的风雨象征险恶的政治,正是源于远古社会苦雨给人留下的灾难性记忆。“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祖国山河破碎得象风吹飘散的柳絮一样,自身生涯如同雨打水上浮萍,动荡不安。无情的风雨被赋予了抽象的政治含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由眼前的“风吹雨”联想到了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中飘摇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元缜也曾用“风雨”为我们描绘了另一种形态的政治斗争:“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和十年,军阀李师道等派凶手在京城暗杀了主张讨伐军阀的宰相武元衡。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首先上书要求追捕凶手查清真相,引起一些早对白居易不满的权贵的嫉恨,一些与军阀有牵连的官僚乘机唆使唐宪宗把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诗歌末句凄风寒雨,既是写实,又是当时朝廷内部政治险恶斗争的象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