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80字。
现代文阅读讲座
江苏省《考试说明》的出台,明确了现代文阅读材料为:论述类、实用类文本和文学作品。又进一步解释“论述类”文本为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指新闻、通讯、科技说明文、常用应用文等;“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也明确了题型和分值:7题31分。其中选择题3题占9分,非选择题4题占22分。选材更为广泛,非选择题的分值加大,为我们的复习和考试增加了难度。通过与专家的座谈,明确《考试说明》的制定是向新课标靠拢,实现这个目标还要有一个平稳的过渡。第一卷中的小阅读基本上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论文,自然科学类的可能性居多;第二卷的大阅读基本上为文学作品,文学散文的可能性居多。所不同的是小阅读减少一道题,减3分;大阅读取消选择题,增2分。下面就二模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谈一谈高考散文的阅读,以就教于大家。
一、 二模现代文阅读暴露的问题
二模考查的是一篇文学散文《根之魂》,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技巧的鉴赏。涉及到文章篇章结构的艺术安排处设题较多,如开头的作用、引用手法的作用等,从答题的情况看,很不理想。暴露出这样一些问题。
1、 缺乏起码的文章学知识
如第14题“文章从东山魁夷的名画《根》起笔,有哪些用意?”有的同学答“根是文章的线索”;更有甚者答“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主旨,深化文章中心”;还有人居然答“承上启下”。所谓线索一定是贯穿全文的,如04年湖北卷《怀表,很老很老了》,全文写了三个层次:修表的经历、表的来历、表的传承。“怀表”可谓文章的线索。散文开篇较少起笔就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更无从说起。承上启下说简直荒唐可笑,启下倒有可能,承上从何而来。一般而言,散文多由实到虚,结构上层层递进,卒章显志。
又如第17题问“引用黄帝驾崩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且不谈这一引用突出的内容情感答不出,有人就连引用“赋予文章一定人文色彩”这最起码的一点都回答不出。
2、大而化之,空有一些套话
还是第14题,大多数同学都答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却不能答出“引出下文什么的描写”“为下文的什么作铺垫”这种情况更具典型性。这样答的同学从大的方面来说,对于文章开头的作用是有所了解和理解的,但答案内容空洞,只能得1分。这类学生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