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40字。
现代文阅读选考·散文阅读的考查与备考
一、考点分析
2007年新课标区高考散文的考点分析(如图所示)
选文
考点《泥泞》(广东)《灯火的温情》(山东)
分析综合
C①分析作品结构,
概括作品主题。
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16.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呢?(4分)
考查①考查对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与表现手法运用能力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在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考查①
鉴
赏
评
价
D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③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17.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5分)
考查①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概括能力及作者的思想态度的把握能力。20.第一、第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这两题都考查①
探
究
F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②探究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18.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考查①②22.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考查①②
由上表可见2007年新课标区文学类文本选文的特点为:
1、散文成为命题的主要形式之一(海南、宁夏考的是小说)。
2、试题所选材料多是内蕴深厚,表现手法和语言富有特色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或议论性的散文,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3、题型相对稳定,在命题方式上广东卷、山东卷都是主观表达题。
4、从命题的设计原则来看,新课标卷,不再是由词义理解到综合分析、鉴赏的过程;而是先从分析作品结构特别是文章开头的作用入手。
5、语言的品味和赏析,语言技巧和手法的赏析等,这些是文学作品阅读中重点考点。涉及对主旨的把握与概括。
6、特别应关注的是,探究题首次出现在题中,是对考生能力的综合考查,在考纲中的能力层级达F,在考查内容上则进一步突出考生的创意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考查难度提高了许多,2008年赋分可能增多,需要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散文文本主要有“生活感悟类”和“文化感悟类”两大类型,其中又以“生活感悟类”散文为主,因这种理性和感性结合的文章比较切合考生实际;而“文化类散文”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气息见长,也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基于此,我们可以对2008年高考文学类选考作出如下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