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与变化》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鄂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30 20:01: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80字。
《重复与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深入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二、学习作者举一反三地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
  三、培养学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体会作者引入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来说明建筑艺术特点的方法。
  二、理解“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如何有机统一。
  [教学设想]
  分汲取、解读(第一课时)与探讨、拓展(第二课时)两个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发现,体会作者广博的学识,领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说明:在于引发学生对作者以及作者的学识深入探讨的兴趣)
  你去过西安、见过西安的城墙吗?你能想象如果北京城墙不拆,现在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吗?
  “北京的城墙可以建成环城公园,这将是一个长达3975公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立体公园。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憩。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这段话是著名建筑家、本文作者梁思成在50年代对保留北京城墙的意义所作的形象展望。如今,“文化遗产”意识深入人心,人们保护古建筑的觉悟越来越高,当年,梁思成为保留中国古建筑和北京城墙的奔走呼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是什么赋予了这位建筑学家极富穿越感的远见卓识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文章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1通读全文,你能否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在哪几段?并试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
  点拨:学习运用关键句(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确定文章主要内容,学会从各段的重复性语句中提炼概括作者观点。
  明确:作者观点——重复与变化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建筑之美,两者缺一不可。
  (可通过关注第1段对“重复与变化”的解题和第2段段尾、第8段过渡段落中反复出现的“统一”一词,作出提炼与概括。)
  主要内容在第8段到文章结束,举例谈重复与变化统一的审美原则是如何在建筑上体现的。
  (根据第8段明显的过渡语句“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判断。)
  2第1段到第7段谈的是什么?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之后提炼各段内容要点:
  第1段是全文的总纲,谈的是在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中,重复与变化缺一不可。
  第2、3段,谈在音乐中是通过主题(重复)与变奏(变化),体现重复与变化相统一这一审美原则的。
  第4段,谈舞蹈也是通过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又给以相应的变化,来突出要表现的某种感情和艺术效果。
  第5段,谈在绘画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前几段与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作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为例,具体阐释第1段中提出的艺术创作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