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树叶”作文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 约5720字。“一片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一些优秀作家看到一棵树、一朵花、一条常青藤、一座山峰,能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来,除了他们有优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外,主要原因是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联想。周敦颐看到莲花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茅盾看到白杨树联想到北方坚强不屈的农民,杨朔看到小蜜蜂联想到为人类默默奉献的人,陆蠡由一条常青藤联想到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对光明与自由不断追求的抗战义士。这样,他们写出的文章就有思想深度。我们的学生能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如果学会联想,即使写不出流传千古的文章,也能写出比较不错、有一定思想意义的好作文来。
学生写不好的原因,一是缺乏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思考,一是他们偶尔有一点思考也往往是一闪即逝,没有梳理。本节课主要任务,是以一片树叶为例,让学生从大地中拾取一片树叶,仔细观察它的特征,然后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可以作相关联想,也可作相似联想,更可以作相反联想,想出它的象征意,挖掘它身上的人文内涵。从而写出有思想深度的写景记叙文来。当然不是会联想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教会学生结构文章的方法,先景后情,先事后理,写景要抓住特征,为议论抒情服务,情从景中来,抒情照应写景。如果学会写“一片树叶”作文老汉学生会举一反三,学会写感悟自然感悟生活的记叙文。
教学设计
课 题 一片树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联想的方法,培养用联想构思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片树叶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结构写景记叙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联想,培养学生感悟自然、思考生活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