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630字。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感悟•品味•欣赏
↘内容简析及教学提示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读书”,应该把对小说的“品味”、“感悟”、“欣赏”作为主线,抓住每篇小说的个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尤其要精选富有审美含金量的语言素材,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感悟,实实在在感受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主题,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情感体验。
围绕学会读小说,首先,应该利用小说的天然吸引力,设法调动阅读兴趣,让学生充分自读,获得阅读初感,形成课堂学习的期待;其次,通过课堂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反复品味小说的语言,展开联想,感受人物形象,获得审美共鸣;再次,通过比较思考,形成对人物、主题、小说的初步评价,认识小说中的社会人生图景;最后,带领学生以本单元精选的素材,尝试从小说的主题、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综合探究,并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形式,把探究思考的结果总结出来,与人交流。
由于各篇文章自身的特点,所以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应有所侧重:
《故乡》侧重于对文章人物刻画的方法及人物形象本身具有的感染力的学习。
《我的叔叔于勒》侧重于对文章布局谋篇的体会,这与莫泊桑的写作特色一致。
《在烈日和暴雨下》重在品味小说运用环境描写表现人物与主题。
《多收了三五斗》重在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群像的写法。
《综合学习与探究》则在更高的一个层次把握小说这一体裁与品味、感悟、欣赏的学习方法。
↘单元学习目标
1. 能借助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了解本单元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家生平、代表作、作品风格。
2. 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阅读课文,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认识小说折射出的社会人生百态。
3. 能指出文章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并概括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作者对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
4. 能运用品味、感悟等方法欣赏、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在情感、写作上有所收获。
5. 在反复的诵读、比较阅读中概括出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语言特色。
6. 学会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恰当得体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单元学习重难点
1. 学习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构思的巧妙;
2. 学习环境、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 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4. 体会特定社会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课时安排 共18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2课时 《故乡》 3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 2课时 《在烈日与暴雨下》 2课时
《多收了三五斗》 3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3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名著推荐与阅读 2课时
单 元 导 学
——与文学大师亲密接触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确立自己本单元的单元研究活动专题。
↘课前准备
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小说的相关知识;
2、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走近大师•出谋划策
步 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大师登场 导入:[屏幕上依次投射鲁迅、莫泊桑、老舍等文学大师的图片,逐一提问:这是……]
讲解:他们洞悉社会,他们记载历史,他们感悟生活,他们体味人生,他们——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背着写有“思考”的行囊,在时代的冲击波中书写人生。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新单元,一起走进文学大师,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一定会带给每位同学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和品格。 观看,交流。
听讲,感悟。
初次
见面 走进这一单元,最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什么呢?
(教师认真倾听,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与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获。)
自由发言。
谈天
说地 你们觉得我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要学会些什么或者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组织、引导、补充。)
分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出谋
划策 探讨单元学习方法、确定单元活动专题。
1.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学习方法,交流、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3. 开展一次“我读小说——”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让学生先回忆自己印象中的小说是什么样的文学体裁,为什么喜欢看。教师补充小说的三要素与小说的其他特点。)
自由发言。
分小组讨论后交流。
自由发言。
作好记录,整理自己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