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240字。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学学牛吃草
↘内容简析及教学提示
本单元的4篇文章均为名家名作,虽然都与治学相关,但是视野不同,角度不一,语言风格也不相同。宜让学生基本通其大义,个别难懂之处可以忽略,重要的是对关键意思展开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应当掌握“反刍”这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边读书边思考,对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作品深读精思、反复品味,直至得其精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然,“反刍”式的读书方法并不是意味着一遍又一遍简单的重复与叠加,而应当是随着读书遍数的增加,对作品理解和思考的逐步加深。第一遍的读,可以以读通、理解作品为目的;第二遍的读则应当品味作者的结构与语言;第三遍还可以进一步的对作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思考;第四遍则可以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类型的文章探讨作者的创作风格等等。总之,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分阶段的制定自己的读书目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每读一遍,你都可能会有全新的感受。
其次,应当重视在生活实际中锻炼自己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单元中,谈到了天资、机遇与勤奋的关系,创造与生活的关系,美貌与美德的关系……而所有的这些无一不是从生活中来,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此类的相互关系与矛盾。“生活无处不语文”,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锻炼,在锻炼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第三、拓宽自己的阅读面。通过对同类作品的阅读与比较,体会不同作家的不同表现风格;在阅读中体会“泛读”与“精读”,加强自己的“反刍”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
1. 学会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深读精思,含英咀华,反刍品味。
2. 阅读文本,了解前辈学者读书治学的经验,把握他们的思想精髓。
3. 熟读精思,品味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理解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 学习不同的论述方法(谈话式、随录式、独白式),并能模仿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
5. 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成功》 2课时 《创造学思想录》 2课时
《学问和智慧》 2课时 《论美》 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4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课时
九、成 功
↘设计意图
本文对于成功之道的论说很平常,无须太多的讲解,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作行当的补充即可。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成功公式进行认真的理解与感悟,才能真正地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知识。
2. 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和作品内涵。
3. 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4. 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5. 掌握“反刍”这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2. 了解作者的治学经验,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前辈学者的读书治学经验,从中得到启示。
2. 明白成功来自勤奋的道理。
↘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1. 作者关于“机遇”的解说。
2. 作者对于王国维“三种意境说”的解说。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 今天我们网站请来众多专家进行主题为“话说成功”的讨论,请同学们踊跃跟帖,参与讨论: 听教师讲说。
板块
一 博客:季羡林
1. 据本文,作者对成功的看法是什么?
2. 对于构成成功的几个条件作者又是怎么理解的?
⑴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提示的两个问题,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季老的精辟见解,50字左右。
⑵对于季老的看法你如有同感或不同意见,请跟帖。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80字左右。
1.分小组阅读,讨论。
2.独立归纳,写作。
3.在班上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板块
二 博客:王国维
1. 王国维的经典论段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
2. 王国维的经典论段和本文观点有何异同,作者引用王国维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上面两个问题以王国维的语气写一段话。要求:紧扣文本,吻合情境,50字左右。
教师针对问题1可进行适当的讲解与提示: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这首词是写离别的痛苦。这句写的是闺中人直接登场。她一夜难眠,晨起登高,极目远眺,西风黄叶,天涯路长,想和思念的人通个音信,却因山长水阔而不知道他在何处。这句词富有哲理,王国维以此说明第一境界:高瞻远瞩,选定目标。故也称为“立志”。作者解释为“预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这首诗写作者独自登上高楼,心中的愁苦难言。想借酒浇愁,强扮欢颜,终觉无味。最后两句点题:原来在思念一个女子,为了她,自己一天天憔悴下去也在所不惜。王国维以此比喻为第二境界: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故也称为“追求”。作者解释为“勤奋”。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诗写上元之夜,灯月交辉、车马喧闹。观灯女郎,笑语幽香,飘然而过。然而意中人千寻万觅,杳无踪影,似乎已经绝望了。谁料蓦然回首,竟看见他在灯火阑珊之处。悲喜交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王国维以此比喻为第三境界:豁然开朗,妙手得之。故也称为“获得”。作者解释为“成功”。
1.分小组阅读,讨论。
2.独立归纳,写作。
3.在班上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