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80个字。
《论美》教学设计
主备:上津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组祝东升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12论美
学科 语文
总课时数 1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学会读书(三)
学学牛吃草
页码 130页
执教者
版本名称 江苏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年级 九年级上
册次 第五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论美》一文被选编在苏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本单元的单元提示这样说:“学学牛吃草--读书要讲求智慧,读书有精读与泛读,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而本文正选自于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作《论人生》,当为经典著作。随感式的写法虽于条理上不够分明,却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哲学家对“美”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相信会成为一篇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的绝佳范本。
进入初三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再与他们探讨新的甚至可能是与以往大相径庭的观点,能接受吗?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这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下大力气备学生、备课堂,事先预备好应对学生各种表现、回答的方案,并要重在构建一个平等、对话、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析、质疑、探究,只有这样,才有了上好课的条件。
教学目标 1. 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探究、质疑以及表达能力;
2. 明确作者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3. 熟读课文,个别语句当堂背诵;
4. 学会在生活中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
5. 掌握通过联系语境、利用工具书探究词义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 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领悟课文大意及所蕴含的美的真谛。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多媒体语文课本
钢笔笔记本
教学流程
第1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导入新课,分享“美”
二、初读文章,认识“美”
三.再读文章,梳理“美”
四、深读文章,品味“美”
五、齐诵文章,识记“美”
六、联系实际,识别、发现“美”
七、拓展思维,创造“美”
八、总结
1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风华正茂的同学们,正值“美”的年龄,相信你们对美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那么,请别吝啬,将你的慧眼发现的美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吧!(课件:罗丹的话
课件:分享美)
但这些美是不是算得上真正的美呢?(板书:论美)
2.课件:作者简介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重点注意“颜色”一词)
2.文章中围绕“美”作了那些论述?请同学们在书上勾画关键句。
(展示课件)
⑴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⑵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⑶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⑷把美的形体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3.齐读这些美的句子。
4.请仔细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位置都有什么特点?(找到找中心句的方法)
5.在这些论述中,作者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最后一句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句)
1.文中共写了哪几种美?
2.这些美都有什么特点?(用文中形象的比喻句回答)
3.根据板书,梳理文章(展示课件:结构图)
1.作者层次清晰,有理有据地阐述了他眼中的美,你有没有从文中欣赏到作者的美呢?(课件展示问题和答案)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参考句式:我喜欢句子,因为)
如:“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1.文章的语言如此优美,让我们配乐大声朗读,识记住这些优美的充满智慧的语言。(课件)
1.辨别屏幕上的四幅图片,哪些美,哪些不美,并说明理由。(课件)
2.把目光投向周围,来个“班级选美”,班上哪个同学或老师最美,为什么?(课件)
1.用精练而有智慧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美的认识。(课件)
1.美有很多种,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美的标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美德的重要性应该是永远都不会变的,它应该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
(课件:教师寄语) 1.畅所欲言,展示自己发现的美﹙雨后彩虹是美的,春雨滋润下的万物是美的,胜利者的微笑是美的,舞蹈演员的舞姿是美的,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是美的,诗人作家笔下流出的文章是美的……﹚
2.了解作者
1.自己解决生词
滑稽、愧悔、颜色、德行
2.找出关于“美”的关键句子,在文中勾画。
3.大声齐读。
4.不是每段的开头,就是每段的结尾。
5.最后一句(大声齐读)
1.德行之美、行为之美、颜色之美、形体之美或内在美、外在美
2.美德好比宝石,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3.依据板书回顾课文。
1.准确精练,隽永含蓄,充满智慧的语言。
2.仔细品读文章后,小组讨论
1.配乐齐读全文。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1.自己创造美的格言,在班内交流,记下好的格言。
1.认真听,加深对德行美的识记。
1.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符合本课内容所要求的学习情境以及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去发现身边不同的美,为下文什么是真正的“美”做准备。
1.知识技能的培养,如何探究词义,对多义词需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2.初步认识“美”,找到作者的主要观点。
3.通过朗读培养语感,并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4.新课标中技能方法的学习,训练学生学会找中心句。
1.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
2.了解各种美的特点,便于更深的理解美。
3.简单明了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要想真正领悟一篇文章的深刻内涵,一两遍的朗读还远远不够,更需要静下心进行潜心研读,即抓住文中的个别词句深入揣摩感悟,考查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意蕴。这样才能谈得上对文中的真正理解和把握。
1.让书声回归语文课堂,边读边感悟美的语言。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学会识别美,发现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1.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
1.再次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