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30个字。
孤独之旅
曹文轩
知识目标:理解小说内容,体会孤独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主题。
2、体会小说中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点:
1、体会小说中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理解内容,体会孤独的含义。
难点:学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去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孤独”之旅
课前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唱的是什么歌呀?(生:阳光总在风雨后。)是呀!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明媚,彩虹的绚丽。的确,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风顺,有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也有人在孤独艰辛中长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孤独的放鸭生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在今天的早自习上,我们已对课文进行了梳理。回忆一下,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主人公是(杜小康),小说的故事情节呢?(可以多喊几个学生回答,当然视情况而定)我们请一个同学起来说一下。
师:恩,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现在,同学们能不能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我们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抽学生回答:本文讲述的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同父亲去芦荡放鸭,经过一场暴风雨的洗礼后,他终于长大、坚强的故事。
三、跳读课文,理解“孤独”
师:好!归纳得很清楚!重复上述内容(齐)。文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请同学们按屏幕上的提示从文中勾画出能表现杜小康心路历程的词或句子。(强调:同学们边找边读,过读边找)(见幻灯片)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
芦荡安顿后:孤独
住段时间后:不再忽然地恐慌
雨后天晴时:坚强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杜小康刚刚出发时,是怎样的心理?
生:茫然、恐惧。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第11段中“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可让学生读出来)看出了杜小康的茫然、恐惧。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小康是对什么感到茫然、恐惧。
师:杜小康失学前家底怎样?
生:厚实。
师:可想而知那时他的生活是怎样的?
生:快乐,无忧无虑。
师:如今突然远离家乡、伙伴,而且只有父亲和鸭子相伴,他的心情是怎样是的?
生:难舍、痛苦、孤独、失落……..
师:说得对!那么本应该在学校好好读书的杜小康却一下子成了“不知要往前走多远”的放鸭的流浪儿时,让他对前途感到恐惧。
师:经历了刚出发时的茫然和恐惧,那到达芦荡后杜小康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
生:害怕、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