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80字。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
【教学目标】
一、牢牢掌握35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
二、区分常见多音字、形近字的字形。
【考纲解读】
一、《考试说明》对“错别字”的测试要求是“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级。主要考查汉字的规范书写,要求不写错字、别字,能够区分形近字、音近字,不写错字、别字、繁体字、已经淘汰的异体字、不规范的简化字,这是汉语书面运用最基本的能力。虽考的是字形,但形义是密不可分的,往往会因不辨字义、不明字义而用错或写错字。写规范的汉字,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高考在试卷上主要体现在两种题中,一是第一卷的选择题,二是第二卷的写作题。另外,在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句式仿写与变换等考查中,也有对书写正确、规范的要求,并配以一定的分值。以“名句名篇默写”为例,所填写的句子若出现错别字,该小题将判零分,“一票否决”。所以,本考点看起来只有单项选择一题,实则辐射面极广,应引起我们对正确书写汉字的重视。能力层级为A级,分值为3分。
二、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去掉了“常用”二字,意味着这一考点难度有所增大。但对现代汉语字音的考查,仍然会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次常用字表》和现行教材为依据。
三、 第一卷的汉字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重点考查别字:二是选用单项选择的命题形式;三是逐渐从与字音、字义联合考查中分离出来,单独拟题;四是别字数量尽可能减少;五是所设置的别字误区多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干扰性强,迷惑性大,不易直接作出判断。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目前只考查对别字的辨析,因而,复习备考时错字一般可不作考虑。
【命题探索】
高考对“字形”的考查,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题型上,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或选有错别字的一项,或选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有的还从错别字数量角度命题。不过,近年也有放在第Ⅱ卷采用主观题型进行考查的趋势;
方式上,有静态考查,也有动态考查:前者将错别字置于词语或短语中进行辨析;后者则将错别字隐藏在句子中,从而扩大了阅读语境,也增加了难度;
内容上,考查范围主要是1988年3月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近年特别重视考查对社会生活中常见、常用、常练却仍极易出错的汉字的字形掌握。这是很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
要求上,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强调对汉字形音义“三合一”特点和构词规律的把握。
此外,要格外关注综合性的主观题型,如纠错题、填充题的命制。
【考查重点】
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同音字、形近字。
1.同音字: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可分为三种:⑴音同形异字,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的字,如“法治”和“法制”容易产生错觉或混淆。⑵音同形似字,即读音相同形状相似的字,如“松弛”的“弛”和“奔驰”的“驰”。⑶音同义近字,虽数量不多,但最易混淆,如“水蒸气”极易误为“水蒸汽”。
2.形近字:字形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可分为两种:⑴形近音异字,如“病入膏肓”的“肓”和“盲”。⑵形近音同字,“弊”“蔽”“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