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三大命题角度暨解题指导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28 23:46: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20字。
  2007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三大命题角度暨解题指导
  历年的诗歌鉴赏都是一道好题,准确的炼字,妙用的技巧,经典的意象,丰富的情感既展示了我国古典文化的风采,又考察了考生美学层面上的鉴赏能力。古诗鉴赏,动乎心,发于情,培养诗的感觉与悟性是根本,当然熟悉高考命题者设题的角度,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肯定可以为考生的答题锦上添花。下面笔者就结合最新的2007年各地的高考试题来谈谈命题者的主要出题角度。
  命题走向中的5个应知要素。
  纵观2007年18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规律:
  1、名家名篇不再一枝独秀。随着单独命题省份的增多,各省为了避免重复,在名家中选诗将会越来越少,或者说,即使选自名家也不会选名篇。
  2、以“绝句”为主,以唐宋为主的局面不会改观。综观18套试卷选用的24首诗,其中诗经1首,唐诗8首,宋诗7首,宋词3首,金词1首,元词1首,明诗1首,清诗1首,清词1首。诗歌出处为什么侧重于唐宋时期呢?因为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诗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手法、艺术特色,都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对读者文化底蕴的积淀和文学素养、欣赏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高考卷中的古诗词鉴赏不管以哪种形式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都会侧重于选择唐诗或宋诗。
  3、“写景抒情”诗依然将独领风骚。诗是抒情的艺术,任何一首优秀的感人的诗,总是诗人内心深处涌出的歌唱。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致景,妙合无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也说过“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充分说明了诗歌的这一特征。
  4、注重“点”的考查。高考古诗鉴赏不讲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如广东卷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四川卷中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天津卷“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5、对比鉴赏不可忽视。今年共有重庆、浙江、湖北、江西、辽宁5个省市考查“内容与主旨相近的两首诗”的对比鉴赏(浙江首次出现3首诗词的对比鉴赏),这种复合题型有效拓展了命题空间,能避免考生去猜题押题。
  命题角度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
  [解题指导]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性、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另外,古人评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就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词。抓住了诗眼分析,我们就能看清这首诗的情感世界。如何判断诗眼之所在呢?一般说来,诗眼都是在全诗的后两句,因为诗人通常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两句往往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另外,诗眼以表现力强的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典型例题](2007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