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50字。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常州市初中语文教育岳亚军名教师工作室 朱苏兰
单元分析与提示
● ○概述
本单元安排了4篇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在烈日和暴雨下》、《多收了三五斗》,都是传 统名篇。本单元教学,应该把对小说的“品味”、“感悟”、“欣赏”作为主线,抓住每篇小说的个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尤其要精选富有审美含金量的语言素材,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感悟,实实在在感受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综合学习与探究”是在探究中进一步学习读书方法,初步形成读小说的方法意识:初步学会品味语言、感悟形象、评价主题,并与自己的人生经验联系起来,以人生读小说,以小说来提高人生,在对假恶丑的否定中获得对真善美的阅读动力和精神源泉。
写作的内容是学会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得体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目的是通过与本单元某位大师的心灵对话,走近大师,升华思想,让大师的思想人格成为我们精神内容和生命的底子。“诵读欣赏”是《〈诗经〉二首》,体现了古代民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 能说出小说折射出的社会人生图景。
3、 能说出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语言特色。
4、 能运用品味、感悟等方法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5、 学会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恰当得体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
●○单元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仍然是“学会读书”,在小说阅读实践中,“品味”“感悟”“欣赏”,通过学习读小说学会读书。围绕学会读小说,首先,应该利用小说的天然吸引力,想方设法调动阅读兴趣,让学生充分自读,获得阅读初感,形成课堂学习的期待;其次,通过课堂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反复品味小说的语言,展开联想,感受人物形象,获得审美共鸣;再次,通过比较思考,形成对人物、主题、小说的初步评价,认识小说中的社会人生图景;最后,带领学生以本单元精选的素材,尝试从小说的主题、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综合探究,并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交际目的,运用书信体形式,把探究思考的结果总结出来,与人交流。
●○课时安排
《故乡》 2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 2课时
《在烈日和暴雨下》 2课时
《多收了三五斗》 2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3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名著推荐与阅读 3课时
5 故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畅、富有感情地诵读本文。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3.能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进行圈点勾画,并揣摩人物的心理,说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4.能通过人物命运前后的对比,说出造成人物命运的根本原因。
5.能阅读鲁迅的其它短篇小说一至两篇。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组织学生畅谈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了解。
老师也可以用下面一段话来导入:
“读鲁迅,普通人也能够走近他,与之交流,对话,沟通,融合。鲁迅的心是与大众相同的。长读鲁迅,你会觉得他像一座高高的矿山,挖掘越深,发现越多,收益越大。”(2001.9.25《人民日报》)
二、忆故乡,忆故乡景,忆故乡人,忆故乡情
1.老师播放课件,学生欣赏课文的朗读。
2.忆故乡景
(1) 组织学生从景物的色彩、形态、温度等角度来分析景物的特征,并给如画的风景拟名。(如“神异的图画”、“月下绿滩” 等)
(2) 组织学生用精炼的词语概括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受。
3.忆故乡人
(1)忘不了的英雄剪影
找:组织学生圈画出少年闰土的英雄的行为动作。
演:组织学生表演一下少年闰土看瓜的定格镜头。
谈:组织学生谈谈这样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2)忘不了的滔滔不绝
想像:文章基本上记述了闰土的谈话,请想像相对应于闰土的谈话,“我”会有哪些语言?
表演: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闰土与迅哥儿的对话,要读出少年特有的语气语调。
(3)小结:组织学生用精炼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少年闰土的性格特征。
4.忆故乡情
组织学生以迅哥儿的口吻抒发一段他与闰土之间感情。
三、回故乡,看故乡景,见故乡人,伤故乡情
1.老师再次播放课件,学生欣赏课文的朗读。
2.看故乡景
(1) 组织学生阅读1——6自然段,从景物的色彩、形态、温度等角度来分析景物的特征,并给所见风景拟名。(如“荒村” 、“老屋一角”等)
(2)组织学生用精炼的词语概括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