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40个字。
《给女儿的信》课堂实录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研训中心 张 琼
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教研员的教学研究一定要亲自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扎进去,和老师们一同备、教、批、辅、评,这样,我们的每一句话才有份量才真切才无“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以下是我听完一语文老师上的《致女儿的信》后,我上的交流课。
师:(课前交流)同学们好!我和你们的语文老师同姓,也是单名。“张开理想翅膀,酿造生活琼桨”(板书)这两句话里暗含了我的名字,猜猜看。
生:张酿(一人轻声)、张琼(众人)
师:对,我叫“张琼”!你们今天的语文课堂学习之旅,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度过。
(自评:简单的自我介绍,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师:第七课我们学习了傅雷在儿子傅聪“精神消沉”和“取得成功”时分别写给儿子的两封家书,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新的书信,那就是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板书:“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请看注释,了解作者(师做适当补充)。这是一篇自渎课文。同学们谈谈看,自读课文应该怎样学?
生:(齐声)自立目标、自主品读、自我感悟、自发交流、自由……自愿……
(自评:衔接过渡,直接导入新课,了解作者,进一步明确自读课文的学法。)
师:嗯!看来经过两年的训练,同学们确实掌握了自渎课文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这篇课文你们自立了哪些目标?交流交流。
生:(纷纷举手)“了解什么是‘爱情’”
“进一步品析含义深刻的语言”
“学习用故事来巧妙解释‘什么是爱情’这种构思方法”
“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
……
师:(小结)同学们都各自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现在我们来归纳梳理一下,看哪些目标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好吗?
(学生归纳,老师在黑板右上角板书。)
1、了解什么是爱情。
2、品析语言。
3、学习写法。
(自评:语文课教这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张志公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并不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自己去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既尊重了学生,充分体现自读课文的自主特点,同时又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尝试。)
师:下面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目标自主品读课文、自我感悟语言,然后我们自由交流。(5分钟)
师:交流之前,我还是要检查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这篇课文有不有读不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生摇头没有)那我要考查考查(师有意识的检查“忐忑”、“繁衍”、“伫立”、“怒不可遏”等词的读音、含义并造句)
(自评:字、词是语文最基本的素养,永远忽视不得!)
师:反复读过课文,你们已知道了课文的内容了吧?
生:知道。是苏霍姆林斯基回答十四岁的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这一问题。
师:那你们向自己的父母问过这个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