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各市2009届高三调研语文卷精编:文言文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2/7 23:11:24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040字。湖北省各市2009届高三调研语文卷精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整理人:cfbai
  (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2009届高三调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①,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②。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③。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④,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⑤,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⑥,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⑦,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左、右:泛指处所。重:尊。②疾:努力,尽力。③论:被人称述而彰明。
  ④说:说教。兑:悦。⑤胜理:依循事理。⑥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⑦畏:被拘囚。前一个“畏”,横死。
  10.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尊则言信矣                                    信:被人信从
  B.师操不化不听之术                              听:被人听信
  C.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                   重:看重、着看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                      遗:丢弃、抛弃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尊师”的一组是                                (    )
  A.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
  B.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C.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其人苛可,其事无不可
  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群、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师尊”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务。
  C.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用。
  D.文章称颂“忠孝”、“显荣”,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3分)
  (2)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4分)
  (3)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3分)
  10.C(根据下文,应为副词,“深,甚”之义)
  11.A(B项上句说是“学者”成为圣人的条件,下句说老师该如何教学生;C项下句说是怎样做老师的要务;D项上句是说师生关系)
  12.D(文中把颜渊侍奉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曾点派曾参外出与尊师无关)
  13.(1)不努力学习而成为贤士名人的,还没出现过这样的人。(魁,“者……也”,倒装句,译出大意)
  (2)而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怎么可能办得到呢?)(显、安,使动用法,是,濡,译出大意)
  (3)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与,尽,以,译出大意)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09届高三调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20题。
  太学生何蕃传
  韩  愈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甘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目与言于助教、博士①,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②,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迭纪。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计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③,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官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