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30个字。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徐国喜
课前五分钟演讲:《我眼中的爱情》演讲者:王芊
导入新课:
王芊同学的演讲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大家今天想逃也逃不掉的话题:爱情。爱情是诱人的字眼,它绚丽浪漫,甜蜜温馨;爱情是闪烁的星空,它浩瀚深邃,奥妙神秘;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它演绎人生,伴随生命。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你们可要实话实说――王芊同学今天谈到了她心中的爱情,你们有没有想过爱情?放心,老师不会问你具体是怎么想爱情的。”“把手放下!嗯,多数人想过。但想过以后又问过父母的同学,请把手再举一下?”“好,我们请举手的几个同学谈一谈,当你们在父母面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的父母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只有这几个同学问了爸爸妈妈呢?其他同学也想过爱情为什么没有问过你们爸爸妈妈呢?”“不敢?如果问又会怎么样?好,我们现在就想像一下,如果你们问爸爸妈妈,估计他们会怎么说?”
是啊,爸爸妈妈不说,可是你们会想呀!并不因为没有人回答你们就不想爱情了。就像是到了春天花一定会开放,到了秋天果实一定会挂满枝头,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呀!
有一位苏联女孩,在她14岁的时候,她就问过她爸爸:爸爸,什么是爱情?这位父亲是怎样回答女儿的问题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
复述故事,静静感受爱情的力量
面对十四岁女儿提出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回避,也绝不敷衍,而是用一个充满诗意的童话,阐述了爱情的真谛。下面,老师把这个童话故事朗读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老师努力让自己的朗读能带给你们享受,能让你们感受到爱情的美与力量。然后,我再请大家来复述这个美丽的童话。
(配乐朗诵《献给爱丽丝》)
好,老师朗读完了,更艰巨的任务留给大家,请你们来复述这个美丽的童话。
研读课文,细细品味爱情的内涵。
下面我们开始研读课文,细细品味爱情的内涵。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第一次: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
谈一谈你的理解。(至少5人次发言)
是的,上帝创造了人,人却创造了爱情。爱情是亘古久远而悠远热烈的颂歌。从“持牛尾而歌八阙”的远古乐曲开始,就跳动着美丽的爱情音符。从《孔雀东南飞》的汉代乐府时就高唱着叛逆殉情的乐句。从“梁祝化蝶”的千古古佳话中就演奏着忠贞不渝的乐章。千百年来,人们倾注满腔的热情演绎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传颂着一曲曲美丽温馨的佳话。
老师想给大家讲一讲著名作家巴金和萧珊的爱情故事。萧珊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1936年8月摄于上海。照片上的萧珊戴着一顶圆边遮阳帽,显得明眸皓齿,清丽可人。照片背后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阿雯”。萧珊是巴金生命中惟一的爱侣,她原本是巴金的读者,18岁时写信给巴金而与他相识,那是1936年,巴金正好32岁。为了事业,他们谈了8年马拉松式的恋爱。1944年5月1日,巴金在桂林漓江东岸,借了朋友的一间木板房当新房,他们没有添置一丝一棉、一凳一桌,只有巴金4岁时与母亲的合影,作为祖传的珍贵家产。也没有什么可安排的,只委托弟弟李济生以双方家长名义,向亲友印发了一张旅行结婚的“通知”。他们的婚姻生活怎么样呢?等一会儿儿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