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20个字。
中考语文复习之文言虚词专题
黄桥初级中学严晓燕
从2005年起,泰州市语文中考试题中,课内文言词语解释的考核比例有所下降。选择题中,分值由原来的4分降到了2分,实词和虚词并到了一题。这容易使广大师生产生一种错觉:文言实词虚词不重要了,不要再下大功夫去理解去记忆了。其实不然,课内文言词语解释的地位更重要了。原因一:在试卷的阅读部分,增加了课外古文的阅读理解,虽然选文大多短小易懂,但如果没有在课内掌握大量的词语解释,要想拿高分拿满分,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类题出题的原则就是“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原因二: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越来越重视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打好基础,不断扩大古文词汇的积累量,才能在高一级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基于这些,我们广大的初中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课内古文的学习和记忆理解,特别是初三复习阶段,更要系统地梳理课文中出现过的很多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以做到事半功倍。在今年的中考复习中,我把考纲中要求掌握的古文中出现的重要虚词做了一个整理,仅供大家参考。
1、焉:⑴必有我师焉:于之,在里面⑵惧有伏焉:于之,在那里⑶不复出焉:于之,从这里⑷争奔走焉:指捕蛇这个差事,有语气词兼代词的作用⑸时而献焉:代指蛇(6)观人风者得焉:代这篇文章⑺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助词,啊⑻有子存焉:语气助词⑼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2、乎:⑴吾尝疑乎是:介词,对于⑵颓然乎其间:介词,在⑶叫嚣乎东西:介词,在⑷若毒之乎:语气助词,吗
3、则: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⑶问之,则曰:却⑷余则袍敝衣处其间:却⑸则素湍绿潭:表轻微的转折。(6)则吾斯役之不幸:转折连词,然而,可是⑺然则:那么⑻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⑼有仙则名:就
4、虽⑴虽乘奔御风:即使⑵虽人有百口:即使⑶故虽有名马:即使⑷⑸虽有千里之能:虽然(6)故余虽愚:虽然⑺虽不能察:虽然
5、为:⑴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⑵为宫室之美:为了⑶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⑷一一为具言所闻:给⑸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6)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⑺又为活板:发明⑻为宫室器皿:雕刻⑼以后典籍皆为板本:是⑽若是佣耕:是⑾则极为神速:算是⑿未为简易:算是
6、盖:⑴盖竹柏影也:原来是⑵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⑶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概⑷盖追先帝之殊遇:副词,推测原因⑸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原来是
7、于:⑴所欲有甚于生者:比⑵皆以美于徐公:比⑶降大任于是人也:给⑷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对⑸临于泉上者:在(6)生于忧患:在⑺苟全性命于乱世:在⑻奉命于危难之间:在⑼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⑽还于旧都:到⑾皆朝于齐:到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⒀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⒁发于畎亩之中(举于士):从⒂有求于我也:对
8、以:⑴以啮人:假设连词:如果⑵皆以美于徐公:认为⑶不以疾也: 如⑷可以为师矣:凭借⑸可以一战:凭借(6)何以谓之“文”也:凭⑺不以臣卑鄙:因为⑻以其境过清:因为⑼以中又足乐者:因为⑽不以物喜:因为⑾属予作文以记之:来⑿无从致书以观:来⒀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