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50字。
《跑警报》说课稿
东北育才学校 杨晓明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跑警报》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说教材]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涉及散文教学的部分要求: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文化精神;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鼓励学习中的合作、交流,增强思辨能力。
二、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跑警报》是语文版高中课本第二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把握感性散文的风格;探索作品的丰富内涵,并且能表达个人的见解和领悟;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跑警报》具有感性散文“无拘无束,率性自由”的风格,是一个64岁的老学生对母校西南联大的深情回忆,表达了人身处逆境时的豁达与韧性。而作者汪曾祺对用词、用句又很讲究,一些看似平常的字眼,在他笔下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朴素中有着淡淡的幽默”。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单元目标及选文的特点,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选材与主题的关系,把握感性散文的风格。
2.能力目标:感受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理解并学习人身处逆境时的豁达与韧性,泰然自若的乐观心态。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及依据
1.依据:文章的选材很多,有些看上去与主题没有多大联系,会让学生感觉散乱、随意。对这样的范文,学生很容易盲目地模仿。
重点:理解选材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把握感性散文的无拘无束,率性自由的风格。
2.依据:学生对蕴涵着文化因素的汉语的驾驭能力较弱,文章有一些看似平常且又与主题关联的语言不好理解。
难点: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注意对文章用词特点的把握。
[说教法]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与感悟之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情感升华。
[说学法]
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质疑,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意识。
以上所提到的教法和学法,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详细说明。
[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让学生查找汪曾祺的个人资料,熟读汪的散文《跑警报》;印发施蛰存的同名文章,供自读。
●课堂设计
根据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我将本节课设置为三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探究主旨,形成话题;
三、比较迁移,拓展阅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意图] 前一课学习的是沈从文的散文《箱子岩》,而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这样可以建立联系。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