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10个字。
《孤独之旅》教学实录
师:王家玉同学在上一次作文中写的是《聆听孤独》,文中表现出了一份超越年龄的成熟,但对于孤独的感受还没有达到刻骨铭心的地步,因为我们还缺少这样的体验。今天第一节课,大家走进了作家曹文轩为杜小康创设的孤独之旅;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感受。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或者说读了此文你对生活有了怎样的感悟?
生1:小说给我的启示是:孤独可以使人更加的成熟。杜小康由开始的恐慌、无所依偎,在经历暴风雨和孤独后长大了。是孤独的环境磨炼了他的心志。
生2:每一个人都要经历孤独,而孤独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与磨难。只有把自己从中提炼出来,才会形成一个新的自我,才会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
师:是的。从某种角度来讲,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人的一生就是在与孤独作斗争。
生3:在人生道路上,当我们孤独无助时,只能靠自己去克服困难,从而使自己成长。
生4: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我们自己的孤独之旅。我们要在困境中学会坚强,就像黎明前的黑暗,痛苦之后就是幸福的到来!
生5: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挫折。而战胜挫折的唯一办法,便是勇敢地面对它。
生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从文章中,我明白了,人必须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忍受孤寂的锤炼才能从中不断地成长,才能长大成人.(掌声)
师:她已经提前学了《孟子》,很好。
生7:由幼稚到成熟,是生命的渴望和追求。
生8:人做一朵温室中的花朵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那样会导致一个人弱不禁风;而做一颗野外的种子,固然会有很多灾难,但却会经过洗礼而成为参天大树。
师:他从正反两方面给予了形象地论述。对于苦难、对于孤独,大家有着大致相同的观点。是呀,孤独是成熟的催化剂、苦难是成长的助推器。杜小康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化蛹成蝶的过程、浴火重生的过程。下面我们说说第二个问题,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生3:以杜小康和他父亲放鸭的事情为线索。
师:事情的发展是一条线。小说写的是杜小康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9: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离开故乡时的留恋;离开途中的茫然与恐慌;
生10:在芦荡里的孤独与恐惧,还有后来的平静与适应。
生11:暴风雨来临后的冷静与勇敢,还有找到鸭群后的哭泣。
生12:还有鸭下蛋后的喜悦
师:这些都属于什么?
生齐:心理活动。
师:对。这也是一条线索。它清晰地展示了杜小康成长的轨迹。同学们,人之所以孤独,通常是他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狭小的环境里,失去了与他人的交往。杜小康的孤独又是怎样与他的环境相关联的呢?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13:第70页“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这里描写“朦朦胧胧的树烟”暗示了杜小康他们已经离家很远了。“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句景物描写衬托了杜小康内心的胆怯。他担心、害怕自己也被芦荡围住,逃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