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30字。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一堂作文教学的课堂实录(含点评)
王家伦(执教),傅嘉德、缪葵慈(点评),陈晓姿(整理)
在整理这堂作文教学课堂实录的同时,身为这堂课的执教者——王家伦教授的研究生,我的内心涌动着一份感动。一个离开中学语文讲台13年之久的大学教师“重出江湖”,教起了中学作文,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这需要对中学语文教学执着的热爱和满腔的热情。王老师曾笑称这次公开课是“赤膊上阵”,也许会把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但是,因为对目前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持有不同的见解,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观点,他不愿只做语文教学的评论者,从而毅然地走上了讲台,用自己的课堂教学来说明一切。不知道有多少大学教授还会像王老师这样敢于直接走上中学的讲台,也不知道有多少教育界的评论者敢于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付诸实践并接受检验,如果这样的人很多很多,那将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幸事!
王家伦,男,1949年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语文)”硕士生导师。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几年主要编、著有《中学作文材料借鉴辞典》、《中学生作文模仿与创新写作大全(初一)》、《中学作文写法借鉴辞典》、《作文就是说话》以及《工具•人文•艺术──语文教学散论》等等。作文教学观如下:
其一,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能自如地反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成为作家。这个终极目标由许多个小小的阶段目标所体现,阶段目标通过一次次的作文课来实现。本次作文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的结合来描写人物。
其二,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怎样写,把学生现有的生活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学生表现自己原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不必要求学生“深入”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那是作家们的事。本次作文课就是教学生怎样把自己眼前的人物写活。
其三,一堂作文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的表演是否精彩,不在于学生的活动是否积极,而在于学生究竟学会了什么,实现了终极目标中的哪一部分。所以,这堂课要求学生学完后当堂作文,用学生的作文来验证这堂作文课是否成功。
课堂实录:
(发讲义,显示课件一)
师:同学们,洪老师有没有向你们介绍过我?
生:(齐摇头)没有。
师:(笑道)那我只能自己介绍自己了。在下姓王,名叫家伦,(指课件上的漫画)这个光辉形象就是我(生笑)。我13年前就已经从中学讲台上“金盆洗手”,到苏州大学文学院教别人怎样教语文;现在重出江湖,再操旧业(生笑)。同学们都说作文难写,多痛苦哇。告诉大家,写作文不难。今天我就教同学们“怎样让你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指课件题目)。“我是苏州大学文学院的教师,13年前就已经金盆洗手了,今天重出江湖”,刚才这些话是谁说的?对,是我自己说的;但是,你们写的时候能不能把这些话变成是你们从洪老师那儿听来的呢?(学生齐说可以)好,我们找一个同学来试一试,就让我的本家王同学先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