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作文教学献一策——写作教学就两字:习惯
作者:不详 时间:2009/8/27 11:02:54 来源:kangpei 原创 人气:1740
学校要求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我为作文教学献一策”。要我谈谈作文教学,我的心情,可以用幸福、深深感谢、诚惶诚恐三个词来形容。
幸福的感觉来自于这一次的聚会。
深深感谢是因为能够给我这个无尚荣光的机会。
诚惶诚恐是因为叫我汇报作文教学的问题,好在只是叫我献一策,叫我抛砖引玉,好引出大家的好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位名人曾经写了一首诗赠给辛勤的教师:
一盏灯,
一个痴情笔墨的人,
还有一张书桌。
秋冬春夏都在寻觅、思考与提炼中走过。
韧性就是激情,
精华只能在严谨中收获。
清苦虽然是一个特别的词,
但天天都有快乐。
……
是啊,多少语文教师为了阅读教学、为了作文教学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思考、寻找教学的真正规律和最佳方法。这种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扫描一下近30年的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便会发现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用“目不暇接”来形容并不夸张,各路改革者众说纷纭,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但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不管这件事情多么难,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地学习、认真地思考。
我曾思考着作文教学过程要有计划性、序列性。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至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我曾思考着要认真处理好指导;批改;评讲的每一个环节。
我曾思考着作文指导课怎么上;作文评讲又应该怎么上。
我曾思考着什么是满分作文,满分作文怎么写。
……
我思考了很多,试图解决作文教学中“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面对大多数学生写作能力始终难以提高,喜欢写作和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的局面。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虽然局面有所改观,但离目标实现还是相当远。自我感觉到没有真正找到写作教学的根本。
这个暑假,我认真学习了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篇文章,在不经意中发现了些许写作教学的秘密:写作教学就两字:习惯
话题一:(要养成)写的习惯
有人一心想着语文要考高分结果总是考不出高分一样,中学写作教学一心想着教学生形成写作能力,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就能力抓能力不是好办法,就技巧抓技巧也不是好办法,就方法抓方法仍不是好办法。写作是一种语言与思想的实践活动,必须借助足够量的写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技巧和方法是会在大量的写的实践中形成的,更多情况下无须别人去教。
因此,首先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去写、不断地写、自觉自愿地写,最后形成爱写的习惯是正路。而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做的事,不是充当裁判员,学生写一次就评判一次,写百次你就批改百次,而是要研究如何去唤醒、激发、鼓励学生想写爱写,持之以恒地写。
其二,要寻找能够诱导、刺激学生乐此不疲地写下去的“抓手”或“凭借”。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如果一个中学生能够认真而不是敷衍地写满30万字,你想让他不会写文章都困难。”这样足够量的写作训练,仅靠每学期的几次大作文和穿插其中的小作文是无法达到的。
教育家魏书生作文教学的两个有效的抓手是 “日记写作”和“每日演讲”。仅说日记写作,他让学生每天写300字左右的篇幅,初中三年坚持下来就是1000多天,就是非常可观的30万字,而且每天写300字,只需要花上10分钟最多15分钟时间,是不知不觉地在学习之余发生的,其实也是每天学习生活之后休息之前的一种需要。
再说“每日演讲”,学生必须围绕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写好演讲稿,然后利用每天的语文课前上台脱稿演讲,之后评点交流。初中三年下来的语文课有那么多,每天按着学号轮着演讲,那是什么样的风景啊。通常到了最后的初三,学生只要列一个提纲,就可以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讲上5分钟,甚至更长。能够出口成章的学生,你还愁他不能下笔成文吗?
特级教师高万祥把这种日记写作称为“学生生活的一千零一夜”,非常准确而又形象。他说:他的学生在高考中几乎都达到了三位数语文成绩,人均分超过110分以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大家,写日记和演讲是语文学习,尤其是学习写作的好办法。
当然有人会说,这个办法太笨了,太传统了,甚至认为太简单了。说得对,但是请不要忘记了另一个道理:有时候,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最传统的方法之中常常隐藏着最灵验的秘方;而最简单的方法坚持做下去也会有不简单的收获。成功与否往往在“坚持”上有了分水岭。
一天甩臂300次,每人都能做到,而三年中每天甩臂300次,恐怕大多数人难以做到。而苏格拉底做到了。
二、读的习惯
想方设法地去引导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最后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才是写作教学之上策。爱读书的学生才能够读“万卷书”,会读书的学生才会读“破”万卷书。
什么写作的样式、技巧,行文展开的思路、结构,描写的方法、表达的艺术都会在阅读中得之。写作中许多思想与观点,丰富的素材,遣词造句的匠心,大多来自平时阅读。甚至为文的风格,创作的灵感,灵魂的净化都可以在阅读中获得。
“胸有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古代圣贤大家们总结得多好啊!可我们就是不能真心实意地去做。
阅读是多美丽的人生姿态啊!可我们就是不肯锲而不舍地去实践。
读和写的关系密切如孪生兄弟,可我们就是不会去珍爱去拥有。
语文课上不反复亲近文本,而是热衷于无休止地分析解剖;
“语文读本”几乎不去问津,而被束之高阁;
多么珍贵的语文阅读课,常常因不会组织不善安排而放任自流;课外阅读,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不可能的事。失去了阅读的源头活水,却奢望学生写作的“清如许”,这样的“馅饼”永远也掉不下来。
江苏高考状元,无锡天一中学黄梦娜,高考语文获136分的好成绩。秘密在哪里呢?用她的校长沈茂德的话说,是这个孩子中学阶段的疯狂阅读成就了她辉煌的高考人生;用黄梦娜自己的话说,是100多册的课外书籍的阅读,垫起了思想的高度和提升了表达的品位。
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作文教学最原始的根的问题是读书积累,读、背、积累是好作文的源头活水。”
丰一吟回忆她的父亲丰子恺,说他从来不讲文章做法,只是告诉他,哪本书好,应该读,哪篇古文好,应该背。
当代作家秦文君说:阅读是一生的计划。她教育女儿从没跟女儿讲过文章怎么写,只是建议她读什么书。
当代女作家王安忆在回忆自己的母亲茹志鹃时,也提到小时候,母亲对自己的教育,母亲教育她要多读书,多思考。
特级教师王尚文说:怎样学习?光看不行,非读不可;光读不行,还得靠背,通过背把它记熟记牢,把别人想的内容和思路,说与写的材料和条理一一印入自己的心田,在不知不觉中流向你的舌头和笔尖。
所以,要多读书,还要多品,更要多背。再好的文章,如果我们不能把精彩处品透记住,那还不能算是真正属于你的。
读书需要泛读,更要精读。读书要多,更要善于选择。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你就不用担心他的未来发展,当然更不用担心他的文章平淡无奇,言之无物。我的愚见是,“读”的问题真的解决了,“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思考的习惯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指导学生养成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再现生活和深入思考生活的习惯。
我们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于作家来说甚至是创作的最重要的源泉,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忽略、忽视甚至是遗忘了生活。不只是“怎么写”要听教师的“灌输”,就连“写什么”,权柄也操纵在教师手上。我给你题目,你得按我的题去做,这种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
聪明些的老师,命题时还能考虑一下,这样的题目,学生能写吗?有话写吗?
这个用于写作的“生活”可以从两大方面去把握、利用和挖掘。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比如,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当然这里边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这是我们写作教学首先必须充分利用的生活。
二是学生可有的生活。比如: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等等都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关注,主动观察,主动分析,主动表现。前者是学生自己亲自参与或者随意留心就有的生活,后者是要通过阅读书报、浏览网络、听取电视广播新闻等途径获得的生活。如果说,前者是侧重“小我”的身边生活,那么后者就应该是侧重“大我”的现实生活。写作生活从“小我”到“大我”,切入点是为了写作,但归宿点会远远地超出写作。它能培养出富有品味和境界的中学生,它能培养出敢于担当、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全球视野的一代新人。反过来,收获了这样的“塑人”结果,又会使写作的水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不就是叶圣陶所希望的“写作与做人”的境界吗?
特级教师余映潮也认为要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习惯。2007年11月下旬,他在一所中学给四个高三班学生上作文课。学生们就写不好作文提出了诸多问题,于是,他对学生们说:其实这么多问题,归结起来,只是一个问题。谁能走进我的心灵,说出我想说的这一个问题?这所中学的学生很厉害,有许多双手都举起来了。他请了坐在中间的那个女孩,她大声地告诉所有听课的师生:如果不能关注生活,做人缺少境界,就不会写出好作文。余映潮立即为这个学生鼓掌,所有学生、所有听课的老师都为这个学生鼓掌。这“境界”二字,概括得多么到位啊!闭门只读中考书、高考书的校园生活,是很难培养出关注社会、富有境界的“写作人”的。 中学写作教学需要学生掌握的就两个字: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这只是我读过几篇名家关于写作教学的文章得出的肤浅的结论。但是掩卷沉思,只要能培养出学生这样的好习惯,学生也一定能与“写”俱进,最终写出让人满意的好文章。
我记得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 我坚信,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策略,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友好关系,互相展示人格魅力,共同打造写作园地,中学生作文天地一定会绿草如茵,鲜花遍地!
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