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作用题”答题要略
- 资源简介:
约4250字。
高考阅读“作用题”答题要略
每年高考语文试卷都会选一则1200字上下的散文或微型小说作阅读材料。在考题形式常常出现这样的题型,它们是 “……用意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我把这种题型叫做“作用”题。最典型要数2007年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 》阅读文,共设置四题就有三题是这类题:一般散文阅读都有一题或以上。把握好“作用题”解题思路是散文阅读重要备考之一,就以06、07年的各地高考试卷出现的“作用”题为例,谈些“作用题”备考策略,仅供参考。
一、修辞手法作用题备考
(1)题型设置:针对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设置考题。如2007年全国试卷I第16考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又如2007年福建第12考题: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2)知识积累:
认真掌握《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的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反复: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解题思路:
确认修辞手法,根据修辞手法作用明确答题方向后,再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手法,手法与内容结合(共同点),表现作者(文章)了什么情感(主旨)。(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