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板块精练
- 资源简介:
约9730字。
2011年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板块精练
板块1 而、何、乎、乃、其、且
1.下列各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③德不厚而思国之安④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⑥太后盛气而揖之
⑦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⑧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A.①③⑤⑦B.①③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⑤⑥⑦
解析:①③⑤⑦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②⑧中的“而”
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④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掩口胡卢而笑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扣舷而歌之
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然而”;B、C、D三项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与例句中的“何”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徐公何能及君也
A.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B.其间旦暮闻何物
C.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解析:A项,疑问副词,表反问,怎么;B项,作定语,可译为“什么”;C项,多么;
D项,单独作谓语,为什么。
答案:A
4.对“乎”的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②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③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 ④美哉乎,山河之固!
⑤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⑦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A.②④/①③/⑤⑥⑦B.①③⑥/②④⑤/⑦
C.①②⑦/③⑤⑥/④D.②④/③⑥/①⑤⑦
解析:B项,介词/语气词/形容词词尾。
答案:B
5.将下列各句中的“乃”按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③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⑤今其志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⑦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⑧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A.①⑥/②④⑦/③/⑤⑧B.②③⑦/①④⑥/⑤⑧
C.①⑥/②/③⑦/④⑤⑧D.①②④/⑥/③⑤⑦⑧
解析:①⑥中的“乃”是代词,“你的”;②中的“乃”是副词,表示肯定;
③⑦中的“乃”是副词,“才”;④⑤⑧中的“乃”是副词,“却”。
答案:C
6.对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
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④国无主,其能久乎?
⑤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A.①和⑤相同,②和④相同B.①和⑤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②和④相同,③和⑤相同D.②和③不同,①和⑤不同
解析:①⑤表示揣测的语气;②④表示反问语气;③为祈使语气,表示期望。
答案:A
7.比较下列各句中的“其”字,对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③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⑤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⑥尽其肉,乃去
⑦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⑧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⑨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A.③④⑤⑥相同,⑦⑨不相同B.①③④⑥不同,②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