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 约3210字。
1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内容感知
我们不一定仔细读过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但我们一定都敬仰这位革命导师。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如果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答案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也许有些同学会回答:“思考一切。”这句话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和女儿的一次对话中提出来的箴言。这句箴言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
今天,我们应该以独立思考的精神来研究、探讨恩格斯这篇著名的文章。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就能走近革命导师,深切而具体地了解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的伟大贡献,了解他的高尚人格,并且可更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战斗情谊。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芜杂(wú) 嫉恨(jí) 豁然开朗(huò) 诅咒(zǔ)
诽谤(fěi) 诬蔑(wū miè) 卓有成效(zhuó) 浅尝辄止(zhé)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回敬:回报或馈赠。这里是反击的意思。
私敌:指由个人恩怨造成的敌人。
2.近义词
摸索•探索
“摸索”意为试探着寻找、寻求,意在强调寻求过程的无助性。“探索”意思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意在强调寻求过程的深刻性。
衷心•忠心
“衷心”意为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忠心”指忠诚的心。
3.相关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一变为开朗明亮。引申为由疑惑一变为通晓领悟。
浅尝辄止:稍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比喻学习、研究不求深入。辄,就。
卓有成效:形容成绩、效果非常显著、突出。卓,卓越,突出。
四、文学常识
1.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2.恩格斯(1820.11.28—1895.8.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