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复习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
- 资源简介:
约10670字。
2011年高考语文备考复习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知识分子的存在价值
解玺璋
柏杨去了。这个几乎与五四运动同岁的人,作为“五四”自由之精神的最后一个实践者,在五四运动89周年纪念日的前夕,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初读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是在上世纪80年代。1986年的“花城社”版本,删除了《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一文。可见,对于中国人是否丑陋,那个时候还是有保留的,或者说,是没有勇气正视的。所以,读这本书首先就需要鼓起勇气,因为,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自己已被装进去了。
但他态度是真诚的,我的思想在那个时候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与许多年前读鲁迅杂文时的情形非常相似。但鲁迅所讲的毕竟还是几十年前的事,离我们很远;而柏杨讲的很多人和事,就发生在今天,我们都有切身的感受。我曾经为此而感到困惑,改造国民性喊了也有几十年了,中国人的进步又表现在哪里呢?或者,中国人的自新,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吗?
……
中国知识分子说得多,做得少,习惯于坐而论道,崇尚“清谈”,发展下去往往就是扯淡。就像很多人都在参禅拜佛,其实只是在为自己梳妆打扮。用林谷芳先生的话说,只有在“两刃相交,无所躲闪”之际,才有真实的禅可言,才可能领略生命的极致风光。修禅如此,继承柏杨的精神遗产又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6日)
1.文章首段称赞柏杨是“‘五四’自由之精神的最后一个实践者”,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他“只为苍生说人话”;②他基于现实对历史进行批判反思,对国民沉迷于悠久传统进行棒喝;③他不畏强权、敢于批判,敢于自我反省。
2.文章第二、三段写了作者“初读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的经历,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表达自己读此书所受到的震撼及对柏杨的崇敬,从而引出对柏杨的评价的话题;②由感受引发作者对柏杨存在价值的思考,符合文章中心。
3.作者在点评柏杨的贡献时,也指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缺点与不足,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评述性人物传记,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评说”柏杨的?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是从两个角度来评说“柏杨”的:一是总写柏杨作为“‘五四’自由之精神的最后一个实践者”的存在价值;二是分写柏杨的“只为苍生说人话”的写作与柏杨作为“知识分子”的价值。启发:写文章要脉络清晰,善于利用总分式结构来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
于丽萍
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的数量十分稀少。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类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