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精品教学案(共7课时)
- 资源简介:
约16250字。
学习内容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
9.成功 第1学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观点的独到与深刻。
2.学习课文重心突出、层次分明的写法。
3.能联系生活,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中关于机遇的解说以及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2.难点: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 课前先习
1.搜集有关勤奋(成功)的名言(注明作者)。
2.朗读课文,理解并识记文中的名言警句。(历年重要的文言名句)
(1)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韩愈《进学解》)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3.围绕文中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简析课文,探讨作者的观点,并划出表明文章中心的语句。
4.作者引用王国维的经典比喻有什么作用?(比较阅读能提高理解能力)
5.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惑,请写下来(至少两点) :
二、课堂探究:
(一)课堂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的语句、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的语句。
2.学习议论文,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指导学习议论文的方法)
3.你认为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
1.文中主要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举例说明。(论证方法是议论文考点的重点之一)
2.作者是如何看待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的?你对机遇这个条件有何看法?
3.作者认为成功的最根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4.试比较作者季羡林与王静安两个人对成功的理解的异同。
5.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并写出你的探究。(检测对课文的理解深度)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你的探究:
三、达标检测:
1.默写王静安《人间词话》中表示三种境界的名句。
2.“业精于勤,荒天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什么意思?引用韩愈的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
3.学习本文后,你对成功有哪些独到的见解?请写下来(不超过150字)。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