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250字。江苏省名师丁卫军设计。
《孤独之旅》解读与设计
【我解读】
《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纯美系列小说之一的《草房子》。儿童文学评论家张美妮教授这样评说《草房子》:当我们一页页、一章章地读着这部小说时,闪耀在眼前的是一道道满盈爱心和可贵人格的光彩。试看桑桑和女孩子纸月两小无猜的纯真友谊,以及他在病中所感受到的人间真情;迷恋土地、几近矫情的秦奶奶最终对“占有”了她的土地的小学校、小学生所捧出的深深的爱;有残疾的秃鹰户为自己尊严义无反顾的执拗;倔强的细马咽下委屈,在本可继承的房产荡然无存之时扛起生活的重担,为了养父母重建家园的坚毅;遭受家庭变故,跌进生活谷底的杜小康拼搏逆境的顽强等等,都与我们真诚团结、不畏艰难挫折、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接合,也与人类自强不息、不断发展自己、开创未来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相通。小说感动了今天的读者,也将感动明天的读者。《草房子》以善于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桑桑的成长为线索为我们塑造了一组生长在油麻地的儿童形象,整部小说充满着一种让人感动令人屏住呼吸的美感。
《孤独之旅》讲述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我们要在引导学生阅读《草房子》的基础上,更好地品读《孤独之旅》,或者说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孤独之旅》,激发学生去阅读《草房子》热情与渴望。
一、故事情节伴着人物的情感变化波澜起伏
《孤独之旅》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始终紧扣着杜小康的情感变化,波澜起伏。杜小康不见油麻地“要上岸回家”被父亲断然拒绝到不可能再有回头的念头再到前方的憧憬,似乎还只是微波荡漾。等到了目的地——那一片犹如“万重大山”的芦芦苇荡的时候,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杜小康“真正感到害怕”,“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这一片芦荡,其实连父亲都“显得也是有所慌张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孤独这个父子俩最大的敌人逼近了,“满世界都注满了孤独”,“开始想家了”。战胜孤独之后,随着鸭群的长大,随之而来的却是暴风雨的磨难。歇斯底里的暴风雨几乎摧毁他们的一切,吹散了他们的鸭群。为了追回鸭子,杜小康冒着暴风雨,脸被划破了,脚被戳破了,甚至迷路了,他“哭起来……说不明白为什么想哭”,“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他惊喜地跑过去”……这一切构成了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也构成了杜小康的精神成长史。
二、唯美的画面和细节处理让故事引人入胜
有人用隽永、精致、永恒来形容曹文轩的儿童作品。我说,曹文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