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0
- 资源简介:
约1560个字。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雨湖区仙女中学李志光
一、 导入
读“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我们分明看到了望夫女子孤寂的身影,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让我们深感李清照亡国丧夫后生活的凄惨孤独,是啊,人生旅途避不开孤独,可我们要成长。我们能在孤独中成长吗?读曹文轩笔下的杜小康的孤独之旅,我们来寻找启迪吧!
首先,让我们来检查一番预习情况,请大家打开基础训练册,看到“预习导航”第三题(1)小题(学生朗读、填充)。
二、 解读标题,理清故事情节
A、 读“孤独”,解文意
1、本题为我们概括了全文内容,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在孤独中成长起来的同龄人——杜小康。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杜小康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孤独?(学生默读全文,思考问题:你认为杜小康的孤独感来自于哪些方面?)
2、回答交流:
杜小康经历了:情感孤独环境孤独生存孤独灵魂孤独
3、看来杜小康是整个被孤独包围了。然而标题上还有个“旅”,“旅”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经历、体验)大凡旅程,总要经历很复杂的东西。对于杜小康,这会是一趟怎样的旅程呢?
B、 解“旅”字,明情节
1、老师先作个示范:这是一趟“生存之旅”,
杜小康经历了“家败失学放鸭收蛋”
2、老师认为这还是一趟“情感之旅”,请同学们结合基础训练“预习导航”第三题(2)小题,速读课文,找出表现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词语,感受杜小康的情感之旅。
3、请仿照老师的样子,以“之旅”为抓手,再说说杜小康这是一趟怎样的旅程(小组讨论,代表展示)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答案:成长之旅、梦之旅、希望之旅、心灵之旅等)
4、小结、整合:
大家都说得非常有道理。老师认为它还是杜小康的一趟孤独的奋斗之旅——这趟旅程的开端:走进孤独;发展:害怕孤独;高潮:享受孤独;结局:走出孤独。这正是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在以孤独为底色的征程中,生存的需要、求学的愿望、情感的变化促成了心灵的成长与成熟。联系这两者的是杜小康精神从单纯走向丰盈,灵魂从孤独走向充实。这就是孤独之旅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