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古诗鉴赏
- 资源简介:
约21990字。
2014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3 古诗鉴赏
第三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
[目标解说]
毋庸置疑,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和二轮古诗复习的重中之重。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二是抓住两个重点:①特别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
(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解析 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错题回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
答案 (1)比喻和对偶。不甘而无奈。
(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作者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一、二句,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三、四句“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